金简
清满洲正黄旗人,金佳氏。初隶内务府汉军。乾隆中授内务府笔帖式。乾隆三十七年(1772)迁至总管内务府大臣。曾监武英殿刻书,充四库馆副总裁,专司考核督催。又受命纂修《四库荟要》,改译辽金元三史地、人、官名,以三史国语解重加编次。后授工部尚书,疏浚卢沟桥水道,修葺明陵。五十七年调吏部尚书。卒后抬旗入满洲,赐姓。
清满洲正黄旗人,金佳氏。初隶内务府汉军。乾隆中授内务府笔帖式。乾隆三十七年(1772)迁至总管内务府大臣。曾监武英殿刻书,充四库馆副总裁,专司考核督催。又受命纂修《四库荟要》,改译辽金元三史地、人、官名,以三史国语解重加编次。后授工部尚书,疏浚卢沟桥水道,修葺明陵。五十七年调吏部尚书。卒后抬旗入满洲,赐姓。
书名。清方东树著。三卷。初刊于道光十一年(1831)。为抨击汉学以维护程朱理学而作。体例仿朱熹《杂学辨》,分条摘录自黄震、顾炎武下迄汉学家戴震、江藩、焦循等著作原文,各为辨驳于下。谓“程、朱之道与孔子
即“发①”。
443—493南朝齐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傒族(槃瓠蛮)。宋时辟州从事主簿。齐建元二年(480)为给事中、骁骑将军。高帝欲奖以贵族盛姻,以其家人语傒音不正,因遣宫人教其子女语,其家人多,反使宫人顿成
亦称吕学或金华学派。南宋吕祖谦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创建的理学派别。与朱学、陆学相鼎峙,具有调和朱、陆又偏于陆之特点,并受永嘉、永康学派影响,“其学合陈君举、陈同甫二人之学问而一之”(《宋元学案》卷五十
官名。金代始置为文散官,以授正六品上文官。元代沿置,改文官正五品,宣授。明代为文官正五品,升授。清代为文职正五品之封赠。
使职名。唐时少府监有织染署,掌织纴及染色,其精美丝织品则以宦官掌之。中唐以后屡以宦官掌染坊事,称染坊使。
235—264即孙休。三国时吴国皇帝。公元258—264年在位。字子烈。孙权第六子。太元二年(252),封琅邪王,居虎林(今浙江杭州)。权卒,孙亮继位,诸葛恪秉政,被徙于丹杨。数受郡守李衡侵侮,自请徙
中国古代的一种法律形式。其原意是依律断罪。法律条文中有关依律应科刑罚的规定,即称为科条。汉代统治者为扩大某些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或改变原定刑罚,常于一条律文之下,增加若干科条。科遂成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形
书名。清惠栋撰。二十三卷。另有目录凡四十卷。始撰于乾隆十四年(1749),未竟而卒。后人即据其手稿刊印。卷一至二十一,训释《周易》经传文;卷二十二、二十三,为《易微言》,系杂抄经典论《易》语;卷二十四
道教书名。唐无名氏撰。因有唐司马承祯序及《后序口诀》,或疑为司马承祯撰。凡《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八篇。宣扬养性修身之道。认为“天地之道,易简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