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镀锡

镀锡

发明于西周时期,至战国时普遍推广。当时大量的青铜容器、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都曾采用此工艺。《诗·秦风·小戎》三次提到的“鋈”字即指此工艺。西汉后主要保留在铜镜工艺中,并沿用至明清。基本操作与镀金相似。镀锡主要作为装饰,也起到保护金属基体作用,铜镜正面镀锡主要为提高映照能力。文博界所谓黑漆古、绿漆古、水银古,均以古代青铜器表面颜色为标准而作的一种分类,这些不同色态都是铜器镀锡表层长期自然腐蚀的结果。

猜你喜欢

  • 滈池

    一作镐池(《括地志》)、鄗池(《水经·渭水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丰镐村西北小昆明池一带。滈水发源于此。唐以后湮废。

  • 石锥壁

    在今山西永济市虞乡东中条山支峰石锥山上。《资治通鉴》: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北魏长孙稚使其子子彦与杨侃帅骑兵自恒农北渡,“据石锥壁”,即此。

  • 太府

    ①官名。《周礼》列为天官太宰属官,下大夫,掌贡赋的收支与库存。南朝梁、北魏时列为诸卿之一,多称太府卿。北齐以太府寺为署名,太府寺卿、少卿为官名。详“太府寺”。西魏、北周时为“太府中大夫”省称。②官署名

  • 整甲

    即“河亶甲”。

  • 翼长

    官名。清代八旗武官。初名翼领,乾隆后期更此名。多设于健锐、火器、善扑等营及陵寝、围场、驼马厂,然品秩悬殊,职掌不一。如火器营所辖内外二营、健锐营所辖左右二翼各设翼长一人,正三品,分管营、翼事。神机营设

  • 董朴

    1232—1316元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字太初。幼习儒经,至元十六年(1279)以荐为陕西按察司检法,未几辞归,居家讲学,因家近龙冈,时称龙冈先生。后召为太史院主事,辞不赴皇庆初,诏以翰林修撰致仕

  • 班次

    官场用语。官员朝见皇帝的次序,亦称班序。唐代以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致仕官居上;职事与散官、勋官合班,则文散居职事下,武散次之,勋官又次之;官同者,异姓为后;亲王、嗣王任文武官者,从其班,官卑者从王

  • 黄掴

    又作傲国。金女真部落姓氏。部人居星显水(今布尔哈通河)、临潢路(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等地。入中原后,改汉姓为周。

  • 奏事官

    官名。金枢密院置。源于宋代。有承受圣旨、奏事、省院议事等专责。承受圣旨系由皇帝单独召见,宣授旨意。退后可向下传达圣旨,或与近侍局批写。奏事系有必须奏请皇帝裁夺之事,入殿上章题奏,退后须立文字为据,称为

  • 吕弘

    ?—400十六国时略阳(治今甘肃天水东)人。氐族。后凉大臣。后凉主吕光子。吕绍继位,以其为司徒。后凉承康元年(399),与吕纂发动政变,杀绍。纂即天王位,以其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司马、司隶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