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厅
清嘉庆五年(1800)设郭尔罗斯理事通判厅于长春堡(今长春市西南),旋改称长春。一称吉林。属吉林将军辖区。道光五年(1825)徙治宽城子(今长春市)。光绪八年(1882)改抚民厅,定称长春。辖境相当今吉林长春市、农安县及九台市饮马河以西部分。十五年升为府。
清嘉庆五年(1800)设郭尔罗斯理事通判厅于长春堡(今长春市西南),旋改称长春。一称吉林。属吉林将军辖区。道光五年(1825)徙治宽城子(今长春市)。光绪八年(1882)改抚民厅,定称长春。辖境相当今吉林长春市、农安县及九台市饮马河以西部分。十五年升为府。
书名。北宋寇宗奭撰。二十卷。成书于政和六年(1116)。初刊于宣和元年(1119)。著者鉴于《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均有疏误,故考诸家之说,并亲自搜集求访,历十余年,撰成此书。书中阐述了《嘉祐本草》
414—485北魏广平曲安(今河北曲周东北)人,字驎驹。少孤贫,好学不倦。北凉王沮渠牧犍擢为东宫侍讲。太武帝平凉州时徙入京师,为司徒崔浩所知。文成帝时,拜著作郎。屡与献文帝论《易》、《老》之义。孝文帝
西汉武帝时置。治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属张掖郡,为郡都尉治。东汉为张掖属国都尉治。魏晋为西海郡治。后废。
官名。战国秦等国置。县令属员,掌文书。《睡虎地秦墓竹简·仓律》:“其病者,称议食之,令吏主。”
历(歷)书名。清朱孔阳著。五十卷。以历朝会典为主,兼采他书及碑铭、诗歌等有关资料,编撰而成。起太古,迄明季,对陵寝制度备录颇详,末附考历朝宗庙制度。
见“特授”。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沙俄拒不按约从中国东北撤兵,反而提出七项新要求,企图永久霸占东北。四月初一日(4.27)由汪康年等发起,上海绅商学各界千余人集会张园,数十人即席演说,并致电清政府外务部和各国
书名。清缪荃孙撰。七卷,外编一卷。内容有晚清吏治、民生、学术文化等。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西藏早期(约公元七世纪)藏王的墓群。在西藏琼结县城对面山上。相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及前后几代的藏王均葬于此。墓区内保存有石碑、石狮等雕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名。北宋政和二年(1112),改内客省使置,为武臣或内侍阶官,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