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声
一种将声音限制在某一空间或房间中的建筑声学技术,使声音不外传。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天道》:“隔声,私铸者匿于湖中。人犹闻其锯锉之声,乃以瓮为甃,累而墙之,其口向内,则外过者不闻其声。何也?声为瓮所收也。”这种瓮的形状与功用都与近代隔声墙中的赫姆霍茨谐振腔吸声器相一致。中国人的这项发明比西方约早三百年。
一种将声音限制在某一空间或房间中的建筑声学技术,使声音不外传。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天道》:“隔声,私铸者匿于湖中。人犹闻其锯锉之声,乃以瓮为甃,累而墙之,其口向内,则外过者不闻其声。何也?声为瓮所收也。”这种瓮的形状与功用都与近代隔声墙中的赫姆霍茨谐振腔吸声器相一致。中国人的这项发明比西方约早三百年。
清末进步团体。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五日(1898.4.25)创设于长沙。熊希龄、谭嗣同主持,以“力保自立之全权,勿恤世俗之嫌怨”为宗旨。厘定作息制度,提倡生活有律,主张人人多办实事而省去无谓之应酬,则可
又名天山、白山。古山名。在今甘肃酒泉至张掖之南,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里,即今祁连山脉中段。水草丰盛,宜于畜牧,与焉支山均为匈奴重要游牧地。汉元狩二年(前121),浑邪王降汉,匈奴丧失包括此二山在内的河
本汉魏以来高昌城,西州回鹘时音讹作火州,一作和州。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哈拉和卓西南。约在元明之际迁建于今哈拉和卓。明前期察哈台汗后裔在此建立政权,居民以畏兀儿族为主。十五世纪中叶为西邻土鲁番所并。
周人。宣王大臣。姜姓,宣王舅父,受褒赏,改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南)。申国对巩固周朝南土起重要作用。青铜器《仲爯父簋》记有此人。
524—571北齐清都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字彦通。其先西域胡商,本姓素和氏。初为国子学生。好握槊,善弹琵琶,深得长广王高湛宠幸,辟为府行参军。文宣帝高洋责其戏狎过度,出徙长城。乾明元年(560)
又译扑叉。女真部落和姓氏之一。有七分部,世与金皇室完颜氏通婚。散布在斡泥水(今吉林通化北哈泥河)、按出虎水(今黑龙江阿城阿什河)、陶温水(今黑龙江汤旺河)、徒笼古水(今黑龙江萝北都鲁河)、阿速河(今不
学校名。(1)清光绪六年九月三日(1880.10.6)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创立,为电报局的一部分。由道员朱格仁主其事,聘丹麦籍教习教授电磁原理与电报技术,训练中国的管报生。招收十六至二十岁的聪颖子
官名。柔然兵豆伐可汗(社仑)置,统领百人。《魏书·蠕蠕传》:“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
土司名。明初置,治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西回龙。居民主要有今壮族。
南朝梁新野(今属河南)人,字子慎。擅吟咏,工书法。初为皇太子萧纲常侍。及开文德省,以其子信与徐摛子陵充学士。侯景乱梁,武帝死,纲即帝位,授度支尚书。时景矫诏使赴江州,说当阳公萧大心举州降,因逃入建昌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