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
隋河南新安人,原名豹,字子通。少慷慨,有胆略。仕北周,历任新安太守,永、和二州刺史,数挫陈军。入隋,拜庐州总管。开皇九年(589),大举攻陈,为先锋,率五百人渡江至采石(今安徽当涂北),自南路直取建康,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以曾纵兵掳掠,未能加爵,官至凉州总管,守卫边境。后征还京,病卒于大兴。
韩擒虎
隋河南新安人,原名豹,字子通。少慷慨,有胆略。仕北周,历任新安太守,永、和二州刺史,数挫陈军。入隋,拜庐州总管。开皇九年(589),大举攻陈,为先锋,率五百人渡江至采石(今安徽当涂北),自南路直取建康,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以曾纵兵掳掠,未能加爵,官至凉州总管,守卫边境。后征还京,病卒于大兴。
韩擒虎
官职名。(1)明代掌管京营军务的宦官。景泰元年(1450)始设,置提督太监、坐营太监、监枪、掌司、佥书,俱无定员。(2)明代掌管京营的武臣。永乐二十二年(1424)立京营三大营时始设,每营一人,以勋臣
杂志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夏阎培棠、毛昌杰、王执中等集资创办于西安。半月刊。每期一册,二十余页。木版印刷数百份,分送陕西各级官府、社会上层人士及京沪等地报馆,极少零售。内容主要转载外地各报如《
官名。北魏始置,为礼部之长官,其制不详。西魏初为尚书省十二部尚书之一。隋代设一人,正三品,属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的礼部最高行政长官,掌礼仪、祭祀、宴飨及学校之政令,总判部属各司事。自此地位提
黄河重要津渡名。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南。杜甫《垂老别》诗:“土门壁甚坚,杏园渡亦难。”《旧唐书·李忠臣传》:“寻拜濮州刺史、缘河守捉使,移镇杏园渡。”宋置镇,属汲县。
1709—1764清满洲正黄旗人,吴雅氏,字和甫。雍正九年(1731)由笔帖式入值军机处。乾隆十三年(1748)赴金川军营督办粮运。二十一年充参赞大臣,旋授定边右副将军,率兵平定准噶尔阿睦尔撒纳之乱,
东汉献帝年号(190—193)。凡四年。
古代器物纹饰。纹形为虎的图案化形象。一般作张口瞠目、竖耳卷尾状,躯体雄伟,爪牙锐利。盛行于商代,战国时巴蜀器中亦流行。
宋著名书院之一。在荆湖南路衡州(今湖南衡阳)石鼓山。始建于唐李宽。宋至道间,赐“石鼓书院”敕额。景祐三年(1036),州县学兴,书院荒废。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知潭州潘峙因旧址复建,其后宋若水等
?—688唐高祖女,赵瓌妻。为高宗所厚,武后恶之。坐与越王李贞通谋兵变,胁迫自杀。
①三国时夷洲土著,即今高山族先民。吴沈莹《临海水土志》称今台湾为夷洲,称夷洲居民为山夷。所记髡头穿耳、荆障、杂居、木鼓、踞坐、竹筒饮酒、歌舞、猎首、缺齿等习俗,有些在今高山族中仍有遗留。三国吴黄龙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