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府
南宋宝庆三年(1227)以果州为“理宗初潜之地”,升顺庆府。治南充县(今南充市北,明移今市)。辖境相当今南充、西充、蓬安等市、县地。蒙古至元四年(1267)改置东川路,后改为府,元至元十五年复为顺庆府,二十年升为路。明洪武中复为府。辖境较宋时扩大,还有今大竹、邻水、渠县、广安、营山、岳池、仪陇等县地。清嘉庆十九年(1814)以后大竹、渠县改属绥定府,辖境缩小。宋属潼川府路,元属陕西四川行省,明清属四川省。1913年废。
南宋宝庆三年(1227)以果州为“理宗初潜之地”,升顺庆府。治南充县(今南充市北,明移今市)。辖境相当今南充、西充、蓬安等市、县地。蒙古至元四年(1267)改置东川路,后改为府,元至元十五年复为顺庆府,二十年升为路。明洪武中复为府。辖境较宋时扩大,还有今大竹、邻水、渠县、广安、营山、岳池、仪陇等县地。清嘉庆十九年(1814)以后大竹、渠县改属绥定府,辖境缩小。宋属潼川府路,元属陕西四川行省,明清属四川省。1913年废。
女官名。唐玄宗开元年间所置内官三妃之一,正一品,位惠妃下、华妃上,掌佐皇后论妇礼,同领后宫众务。
官名。唐代后期置,东都留守属官,魏弘章曾任之。
古族名。汉时西羌的一支。西汉时分布于湟水流域。东汉初被马援击败后,与先零羌一部内迁。永初元年(107)在金城、陇西首先发动西羌大起义,曾攻破羌县(今青海乐都东)。元初至延熹年间,屡扰汉武都、汉中和金城
又作欋渠。战国齐、鲁、宋、魏地区耙、锄之俗称。《管子·轻重己》:“权渠、,所以御春夏之事也必具。”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农工商部奏准颁行。共十条。规定凡华商所办实业能开辟利源、制造货品,扩充国计民生者,根据资本额和雇佣工人多寡,给予不同爵赏。
唐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工翰墨。著有《法书论》,自述家世及诸家授受渊源,杂采诸家论旨而归本于用笔。天宝十二载(753),撰书《治浦桥记碑》。兄希逸、希寂,兄弟三人,皆为时所重。
①本春秋项国,秦置县。治今河南沈丘县。两汉属汝南郡,晋初属梁国。南朝宋为陈郡治。东魏又为北扬州治。北齐移治今淮阳县,为信州及陈郡治,北周为陈州及陈郡治。隋开皇初改为宛丘县。②本汉陈县。北齐文宣帝移项县
1822—1900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来华。次年与麦都思、雒魏林非法闯入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传教,酿成青浦教案。咸丰十年底(1861)访问天京(今南京),向干王洪仁玕提出在
战国时韩国与魏国的会盟。秦惠文君十三年(前325)自称为王,秦益强。魏惠王为拉拢与国抗秦,与韩威侯在巫沙(今河南荥阳北)会盟,尊韩威侯为王(即韩宣惠王),韩亦承认魏惠王称王。
厚重毛织物。新疆地区称为氍毹,西藏、青海一带称为毾㲪,中原地区称为毛席或毛褥。秦汉前已出现。东汉时输出到阿富汗、伊朗等地,织造已相当精美,图案绚丽多彩,绒纬匀整平齐,用马蹄形打结。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