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受降城
唐代城名。中宗景龙二年(708,一作元年)朔方大总管张仁愿为防备突厥而建。因有东、中、西三城,故名。东城,本汉云中郡地,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黄河以北;中城,本秦九原郡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更名五原,位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西城,汉为朔方郡地,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乌加河北。东、西二城,各距中城400余里,于牛头、牟那山(毋纳山)北置烽候1800所。城初建时,不设雍门及战格之具。及常元楷继为大总管后始补置。史载自是而后,“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
唐代城名。中宗景龙二年(708,一作元年)朔方大总管张仁愿为防备突厥而建。因有东、中、西三城,故名。东城,本汉云中郡地,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黄河以北;中城,本秦九原郡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更名五原,位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西城,汉为朔方郡地,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乌加河北。东、西二城,各距中城400余里,于牛头、牟那山(毋纳山)北置烽候1800所。城初建时,不设雍门及战格之具。及常元楷继为大总管后始补置。史载自是而后,“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
见“汇宗寺”(615页)与“善因寺”(2289页)。
书名。布依族地区地方志。1册9章。近人罗骏超(时为该县县长)等修纂。成书于1935年。是书简略记述册亨土地、人口、山川、气候、物产、交通、经济、教育、风俗等。布依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是布依族
清代水名。一作钮满河。黑龙江北岸支流,在精奇里江东,前苏联称布列亚河。本为中国境内之水,其流域,唐代为黑水靺鞨分布区,此后为女真人居地。清咸丰八年(1858),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
见“土尔扈特西旗”(72页)。
清代新疆州名。光绪十年(1884)置。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城。辖沙雅县。管领村庄190处。7驿站、7卡伦。隶阿克苏道。1913年改为县。居民74000余人,大多数为维吾尔族,少数为回族和汉族。主要从事农业
中国佛教石窟建筑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200余华里的临松山下。因第九窟内有一马蹄印,据传为神马所踏故名。石窟群包括马蹄南寺、北寺、上观音洞、中观音洞、下观音洞、金塔寺
?—1670清代蒙古王公。鄂尔多斯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八世孙,阿津泰子。崇德三年(1638),遣使朝觐清朝。七年(1642),随额璘臣及大扎木素贡驼马。顺治六年(1649),拒附大扎木
?—398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国君慕容垂庶子。建兴元年(386),父称帝后,历封武卫大将军、赵王。统军破降前秦将苻定等,平定上谷王敏、代郡许谦之乱。十年,与太
?—1966辛亥革命志士。字晏山。回族。祖籍江苏铜山。后迁居湖北襄阳。1905年应征入张之洞湖北常备军马队。1906年进入湖北陆军第八镇马队第八标二营充当学兵。1909年加入共进会,被委任为马队第八标
族名。又作“补孔”。汉族对自称毫尼(布都、布孔)的哈尼族的称谓。民国《墨江县志稿》:补孔(布孔),居县属善政、永安、善化三乡。参见“哈尼族”(16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