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春

乌春

①温都部首领。女真族。居阿跋斯水(今牡丹江安图县至敦化县流段)一带。初以锻铁为业,后因岁欠,率部众归乌古迺(景祖),加入生女真部落联盟。既而乌古迺知其遇事果敢善断,命为本部长,送归旧部。辽道宗咸雍十年(1074),劾里钵(世祖)继任联盟长后,与跋黑联合反对劾里钵,拒绝劾里钵联姻结好之请,屡与完颜部作难。与完颜部争购加古部铁甲,扣留完颜部使者厮勒,并谓厮勒曰:“得甲则生,否则杀汝”。得甲后更无所惮。后与桓��、散达联合起兵进攻完颜部,因遇大雨,始作罢。继与斡勒部杯乃联合,举兵于度岭,进至苏素海甸(今黑龙江省尚志县马延镇东南,苇河、亮河一带),因遭颇剌淑(肃宗)火攻,兵败,杯乃被俘。后又以姑里甸(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至沙兰之间平原)兵100多人助纥石烈部腊醅、麻产反叛。腊醅兵败,被擒,麻产逃走,其援兵也多归于完颜部。寻为欢都败于斜堆(今吉林省蛟河县城及退博、新站之间三角地),不久死去。 ②达斡尔族民间诗歌的一种。达斡尔语、满语音译,亦作“舞春”、“午春”,意指叙事诗。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各地达斡尔人中,备受喜爱。出现于清代,初为口头创作,后多用满文传抄。朗诵、说唱均可。四句一段,每句皆押头韵,句与句对称,近似汉族律诗。每首短者十余段,一般为四五十段,长者达百余段。逢节日或农闲之夜,由识文或能背诵者说唱(每村几乎都有人会说唱),男女老幼围坐听。曲调基本固定,内容广泛,有反映生产活动的《放排》、《打鱼》、《农家苦》、《田园诗》,有赞扬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人物《少郎与岱夫》,有讽刺社会不良习俗的《戒酒》、《戒烟》、《戒财》,有记叙达斡尔人巡守祖国边疆的《额尔古纳、格尔毕齐巡边》,还有反映到蒙古草地参加庙会一路见闻的《甘珠尔庙会》等。1953年,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副旗长孟希舜从民间搜集到40首,用满文记音整理油印成册。 ③见“珲春厅”(1794页)。

猜你喜欢

  • 扎西贝丹

    1379—1449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高僧。藏族。※宗喀巴弟子。西藏哲蚌寺创建者,尊称绛央却杰(意妙音法尊)。出生于桑耶地方,于泽当寺出家。从桑浦寺聂贵仁桑等听《波罗密多经》、《因明学》;随觉摩

  • 苗族自称。也作勐。苗语译音。分布在川黔滇地区讲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大多使用此自称。其支系尚有蒙豆、蒙来、蒙柏、蒙格勒(以上他称白苗)、蒙周、蒙贝(花苗),蒙斯,蒙抓(青苗),蒙刷(汉苗)、蒙博(黑苗),

  • 车登三丕勒

    ?—1776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辅国公木丕勒多尔济次子。乾隆十二年(1747),父卒,次年,袭札萨克辅国公。十九年(1754),二月随参赞大臣萨

  • 宇文泰

    505或507—556北魏、西魏大臣,北周尊基者。俗名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人。先祖为匈奴单于远属,后与鲜卑杂居,被推为主,遂鲜卑宇文氏。北魏安定侯宇文陵玄孙,宇文肱之子。轻财好施,喜结

  • 俟利发

    柔然、突厥、回鹘等官号。亦作颉利发、俟利伐、俟列弗、俟列发、希利发等。据王国维《高昌宁朔将军麹斌造寺碑跋》,此官号始自柔然,如柔然可汗阿那瓌有族兄称俟力发示发,从父兄称俟利发婆罗门等。突厥沿袭之,以为

  • 阿里别

    ?—1280元朝官员。又称阿里、阿里伯。回回人。※牙老瓦赤子。原籍花剌子模。后随父款附蒙古,并至汉地。忽必烈当政(1260—1294)初年,任中书右丞、参知政事诸职。至元十二年(1275),以淮东副都

  • 荣僧

    元代书法家。字子仁,回回人。先世本西域人。曾登进士,官至江浙行枢密院经历。工书,师虞永兴,尤擅楷书。

  • 亦儿古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又作亦儿吉里卫、伊尔库鲁卫。永乐四年(1406)八月,兀兰等处女真首领乞剌尼、纽邻等来朝,与兀兰等4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下游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东北耶拉布加地方,一说在呼

  • 吐屯

    突厥汗国官名。突厥语音译。为监察之官,职掌与唐朝御史略同,多由阿史那氏成员充任,分遣各部以监其政事,权力颇大。《隋书·契丹传》:“突厥沙钵略可汗遣吐屯潘垤统之……室韦分五部,突厥常以三吐屯总领之。”与

  • 耶律宛

    辽初皇室。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孙,※耶律李胡次子。穆宗时,结郎君嵇干、敌烈于应历三年(953)十月谋反,事露被囚,三月后,获释。景宗即位,于保宁元年(969)四月,受封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