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乾嘉苗民起义

乾嘉苗民起义

清乾隆嘉庆年间湘西黔东北苗民起义。雍正(1723—1735)以来,满、汉地主、官吏、高利贷者和商人在苗族地区肆行剥削压迫,大量土地被侵占,苗民被恣意欺凌。乾隆五十二年(1787),永绥厅(今湖南花垣)官吏又以苗族青年※石满宜抗捕为借口,大肆搜捕掳掠,加以五十八年全年大旱,各种捐税徭役有增无减,苗民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六十年(1795)正月,在※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吴添半等人领导下发动起义。思南、印江、镇远四十八溪、永顺、古丈等地土家、汉、回等民族纷起响应。义军在“逐客民、收复地”和“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口号下,聚众达30余万。围贵州松桃、湖南永绥,攻克镇筸(今凤凰县)、乾州(今吉首)、四川秀山等城。先后击毙镇筸总兵明安图、永绥副将伊萨纳、同知彭凤尧、乾州同知宋如椿、巡抚江瑶等。起义范围东抵湖南沅江西岸,北至永顺、古丈,南逼麻阳,西接贵州铜仁和四川秀山、酉阳。占据川、黔、湘3省交界的大片地区。惩处了民愤极大的官吏和地主。清廷派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等调集7省10余万兵力进入湖南,分三路进击义军,无功。四月,放火焚烧黄瓜寨等56处。五月,多次强渡大乌巢河,未遂。义军控制道路,迫使清军顿兵大乌巢河、牛链塘及九龙沟等地,旷日持久,不得前进。八月,起义军推举吴八月为吴王,石柳邓、石三保等为将军,抗击清军。九月至嘉庆元年(1796)五月,清廷采用剿抚兼施,分化诱降等策略,动摇了起义军中不坚定分子。由于首领之一吴陇登的叛变,使吴添半、石三保、吴八月等重要起义首领被俘。八月,清军福康安与和琳先后死于军中。九月,以额勒登保为统帅,开始围攻义军根据地平陇。十月,在排炮轰击下,平陇失陷。十二月,清军攻贵鱼坡,石柳邓壮烈牺牲。吴廷义(吴八月之子)被叛徒出卖被俘。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满夷谷

    汉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为军事要冲,汉与匈奴屡战于此。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南单于屯屠河(何),率万余骑出其地与汉军合击北匈奴。六年,汉将任尚统乌桓、鲜卑兵大败北单于逢侯于该地,

  • 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

    1949年前中央政府派驻西藏的办事机构。1940年4月1日在拉萨成立,隶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设处长、副处长、主任秘书、科长等,兼管国民政府交通部、教育部、中央气象局分别在拉萨设立的无线电台、国民小学、

  • 实叉难陀

    652—710唐代佛教译经师。又译施乞叉难陀。祖籍西域于阒(今新疆和田)。通大小乘及外学。武则天(684—704)时,应聘携《华严经》梵本至洛阳。证圣元年(695),于大遍空寺与菩提流志、义净等合作,

  • 吾秃婉部

    辽代部族名。一作吾独婉部。为辽国外十部之一(又记为辽属国),对辽时叛时服,各有职贡,犹唐之※羁縻州。辽于北面属国官中设有吾秃婉部大王府。道宗清宁八年(1062),该部惕隐(官名,掌政教)屯秃葛等请岁贡

  • 乍丫

    地名。亦作扎雅,会典名扎雅庙。即今察雅县。东至贡县,南界宁静,西北抵硕板多,北邻昌都。原为喀木辖地。唐初隶于吐蕃,后地方纷乱,各为部落,元为喇嘛教领地,明代封黄教喇嘛高举札巴江错为大善法王,于烟袋塘建

  • 马永贞

    ①(1792—?)清医士。四川省定远县(今武胜县)人。回族。为人忠厚和蔼,常以医术为邻里服务。贫苦者多所受益。其精于长寿之道。光绪元年(1875)已83岁,子孙繁衍,五世同堂,耳聪明目,尚能劳作,人称

  • 胡夫耶

    见“虎夫耶”(1384页)。

  • 龙江

    即“黑龙江”(2227页)。

  • 拜音图

    清初将领。满族,显祖宣皇帝孙,追封笃义贝勒巴雅喇弟三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授三等子爵。随贝勒阿济格迎察哈尔来降之土巴济农。九年底,授镶黄旗都统。清崇德元年(1636),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征明,略

  • 弄甥

    明初云南宁州土官。彝族。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取云南,改元临安路为府,置官署。十六年(1383),受乡老王庆保荐。十七年。署宁州(治所在今云南华宁县)土知州。同年,赴京朝觐,予诰敕冠带,实授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