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二·二五流血事件

二·二五流血事件

解放前国民党镇压新疆三区革命力量的事件。1947年2月20日,部分维吾尔族青年,为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维文会”(维吾尔文化促进会)集会,强烈谴责国民党在新疆的罪行,并在会后组织示威游行,向省府秘书长刘孟纯提出30余条要求。次日,又组织5000人继续游行,提出50条要求。主要内容是:将国民党军撤出新疆,军队不要干政,在阿克苏和喀什成立民族军,以民主方式重新进行民选,撤换迪化区专员哈德万、省府副秘书长萨力士、哈密区专员尧乐博斯、和阗区专员奴尔别克(郝登榜)等职务,改革商业银行,救济失业群众等。事件发生后,联合政府内部以副主席阿合买提江、包尔汉为代表的部分人表示支持群众,以秘书长刘孟纯等为代表的少数人则坚决反对。双方坚持不下。24日,刘孟纯等偕同国民党军政要员宋希濂派军警、省党部和西北行营人员、三青团员,混入从三区逃至迪化的难民中策动请愿,高喊“打倒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25日,又再次组织汉、回、哈萨克等各族万余人到省政府请愿,并提出16条要求要阿合买提江解答。但当阿合买提江到场讲话时,却遭到破坏分子阻挠。在骚乱中,包尔汉的司机等数人被打死打伤。后因宋希濂恐事态扩大,派人将阿合买提江和包尔汉护送回府,始罢,但却借此大搞白色恐怖。由于反动派挑拨,各民族矛盾自此进一步加深。

猜你喜欢

  • 南番回回

    唐、宋、元时期对由海路而来的穆斯林商人称谓。其中有阿拉伯、波斯、中亚、北非、东非、南亚、东南亚之穆斯林商人。此外,由陆路而来的穆斯林商人到南方经商者,亦包括在内。该词最早见于《癸辛杂识》一书。《文昌异

  • 仆固天王

    见“仆固俊”(318页)。

  • 越绝书

    书名。亦称《越绝记》。作者为谁说法不一:一说子贡或子胥所撰;一说东汉袁康所撰;也有人认为非一人一时所作。原书为16卷25篇,现存15卷19篇。记述吴、越两国的山川地理、建置、都邑、封官授爵、人物事迹等

  • 苗防备览

    书名。清代湖南溆浦人严如熤(1759—1826)撰。22卷。作者曾任湖南巡抚姜晟幕客,就其在任时所收资料及档册,详细记叙湖南凤凰、永绥、乾州3厅,永顺、保靖、泸溪、麻阳、沅州及辰州等县和贵州铜仁、松桃

  • 秘书监

    西夏官署名。系七种司品以外的机构,同次等司。掌国家图书著作等事。设秘书监、秘书少监等官。

  • 希蒙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族称“莫邦珞”或“洞工”,西方文献称“阿波尔”。据传最早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北麓某地,后向南迁到尼贡,再折向东北,进入吉刀,定居在仰桑曲和雅鲁藏布江之间的地域,并逐步

  • 普济州长官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明洪武七年(1376),贵州普定卫吉三嘉奉调从征四川宁、越2卫,授普济州土知州。不久,置普济长官司(治今四川米易县西北),以吉氏为长官。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其后裔吉荣欮归附

  • 葛称哥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葛称河卫。永乐八年(1410)三月置,以部人谢成格为指挥。《满洲源流考》作噶齐克卫,并说清代有地名噶齐克,在齐齐哈尔西180里。

  • 扑散留家

    金末将领。女真族。仆散氏。累官提控。沂州防御使。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益都杨安儿(原名杨安国)聚众起义,后降金。崇庆元年(1212),复起兵抗金。贞祐二年(1214)七月,留家受山东宣

  • 散毛土司

    见“散毛宣抚司”(2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