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邻真
元代乌思藏高僧,世祖帝师。又作亦怜真。出身于藏地区(后藏)萨迦款氏家族。幼从异母兄※八思巴学法,取名亦邻真坚藏。八思巴在大都(今北京)任帝师时。他曾任萨迦寺住持,亦曾赴大都谒元世祖,受礼遇。至元十三年(1276),八思巴辞帝师职返乌思藏,其受世祖命嗣为帝师,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在职期间,曾建寺于大都皇宫附近。十六年(1279),先于八思巴在大都官邸圆寂。
元代乌思藏高僧,世祖帝师。又作亦怜真。出身于藏地区(后藏)萨迦款氏家族。幼从异母兄※八思巴学法,取名亦邻真坚藏。八思巴在大都(今北京)任帝师时。他曾任萨迦寺住持,亦曾赴大都谒元世祖,受礼遇。至元十三年(1276),八思巴辞帝师职返乌思藏,其受世祖命嗣为帝师,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在职期间,曾建寺于大都皇宫附近。十六年(1279),先于八思巴在大都官邸圆寂。
明初云南武定女土官。彝族。统领南诏三十七部之一武定部。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取云南时率先归附。次年,改为武定军民府(治所在南甸,今武定县东),受命署理军民府事。十六年,遣使赴京贡良马。诏赐诰命、
见“艾斯木汗习惯法”(438页)。
参见“桑日”(1963页)。
清初文人。字章民,一字甸臣,号匡庵。江苏溧阳人。回族。幼聪颖,工诗词文辞,兼精书画。初试未第,留京师(今北京),贫甚。以行卷谒尚书袭芝麓,受赏识,被视为真才子,获周济。顺治十八年(1661),中一甲一
参见“月祭”(374页)。
满语音译。“童仆”之意,或作“小厮”。指清代八旗大员中幼年子弟被挑选入宫侍候皇子的小使。待遇低微。其制以京师八旗大员子弟为限,凡年在11—13者皆与选。被挑取者轮日入值,每一皇子身侧,一值凡两人,三四
后凉后主建康公吕隆年号。401—403年,凡3年。
南北朝时期柔然君主。郁久闾氏。※豆仑可汗孙,※登注俟利长子。北齐天保三年(552),柔然可汗阿那瓌被突厥攻破自杀,部落四散。与父随阿那瓌太子庵罗辰拥众投奔北齐。余众立其弟铁伐为主。次年,与父登注俟利同
?—293西晋时宇文部首领。出于辽东塞外。《北史》、《魏书》称其系出匈奴,先世为南单于远支,世为东部大人,语言与鲜卑颇异,《资治通鉴》称之为鲜卑宇文氏。今人研究认为系鲜卑化匈奴人。为人暴虐,晋惠帝元康
蒙古语音译,意为“灵巧”、“助手”。准噶尔兀鲁思官员,主管王府事务。内佐台吉理家务,外则负责抽收牧厂税务,差派、征收山南回部徭赋及接待布鲁特使者等。定员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