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京族

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8915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地区,尤以澫尾、巫头、山心、潭吉四岛最为集中。其先民为古代百越中骆越的一部分,15世纪开始陆续由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郊)等地迁来。解放初称为“越族”,1958年5月改称现名。操京语,语言系属未定。民间流传越南土俗字“喃字”,主要用于传抄歌本、经书、族谱和乡约等,很早以来即通用汉语文。迁来前已经处于封建社会阶段。迁入后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兼营盐业和农业。有水稻、花生、豆类、玉米和红薯等农作物。封建经济关系占主导地位,但至解放前依旧保留有农村公社长老制度性质的“翁村制度”。19世纪80年代法帝国主义入侵江平地区,遭到该族严厉抵抗,组织有“江平抗敌义军”,多次重创侵略者,迫使其一年后撤出该区。信仰道教,部分人信奉天主教。解放后废除封建制度统治,跨入社会主义时代。1952年成立山心、澫尾、巫头三个京族自治乡,1958年又与壮、瑶等族联合成立东兴各族自治县,1978年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

猜你喜欢

  • 中山王兆域图铜板

    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陵园葬域平面示意图。中山王生前命相邦司马赒主持建造王陵,事先将设计平面图制成此铜板。铜板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其背面有一对铺首,正面是一

  • 衙门博如坎

    萨满教神灵之一。鄂伦春语音译,意为衙门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它包括12种神祗,旧时只有少数在官府当差的鄂伦春人供奉。传说过去有个当差的鄂伦春人生病,请萨满看,认为是触犯了此神,供祭后病即愈

  • 天祚元妃

    见“萧贵哥”(1997页)。

  • 八白室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灵堂。亦称八白宫。南宋宝庆三年(1227),成吉思汗率乒征西夏、金途中,卒于六盘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南),遗体归葬于不儿罕哈勒敦山(今肯特山,一说葬于起辇谷)。为防止后人盗掘

  • 班第尔吉

    ?—1736清代四川杂谷土司。藏族。其祖于明代受封安抚使,康熙年内附,给予旧封。雍正五年(1727),率士兵随清军西征,奋勇出力,以功,加宣抚使衔。乾隆元年(1736)病故,子苍旺袭职。

  • 苏毗如

    唐吐蕃军政建制。又称孙波如。“如”藏语意为“翼”。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仿唐朝府兵制建立,为军政单位。掌管辖区内军政事务。辖地在今藏北及与青海、云南藏区相接部分。为吐蕃“五如”之一。设“如本”统领。辖

  • 陇西鲜卑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陇西地区的鲜卑诸部。约分布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其名始于西晋末十六国初。除以※乞伏部为首包括斯引、出连、叱卢等的部落联盟外,有史可稽者尚有鲜卑※鹿结部、※莫侯部※

  • 赤藤杖

    南诏名产。又称红藤杖或朱藤杖。《太平御览》卷995引《云南记》云:“云南出藤,其色如米,小者以为马策,大者可为柱杖。”传说赤藤杖乃赤龙胡须所变,滇池水神将此献给人间。韩愈的《赤藤杖歌》有“共传滇神出水

  • 护法神箭

    土族民间供奉的神物。又称“五台护法”。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为一支长约4尺的箭,上有一绺绺红绿布条、布带,箭的颈中挂一串铜铃和铜板,作为神物供奉在庙里或家中。相传源自历史上吐谷浑王阿柴(才)

  • 华严忏仪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编礼忏仪》,又称《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西夏、元朝之交贺兰山云岩慈恩寺护法国师一行沙门慧觉依经录,42卷。系作《华严经》道场时的规范,如卷一有广修供养、称赞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