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作业撒

作业撒

阿昌语音译,意为“拉婚”。旧时云南德宏阿昌族地区一种缔婚形式。解放前阿昌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通过“串姑娘” (阿昌语称※“作涅勤”)往往物色上心爱的对象,当双方要求结合时,却遭父母反对,姑娘和小伙子约定一个时间,由小伙子请来几位相好的青年男女悄悄地把姑娘带走,藏到好友或邻居家中,然后再请“不䂗”(媒人)带上一定礼物到姑娘家报信,按传统习惯姑娘父母一般都会同意,若坚决反对,只好把姑娘送回去,也有男女双双出走,迫使父母同意才回来。同意后便商议聘礼和选择婚期。结婚之日,男方须找两位儿孙满堂的老妇人将姑娘从匿藏的地方引到男家举行婚礼。婚后第二日男家将聘礼送到女方家,第三日女方家才把嫁妆送来。还有这种情况,几个小伙子同时相中一个姑娘,其中某一小伙子为了得到这一姑娘,也会采取类似缔婚方式,阿昌语称“作业撒路”,意即“抢婚”。

猜你喜欢

  • 假面舞

    朝鲜语称“塔尔初木”。朝鲜族传统舞蹈。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在正月十五或端午节举行。舞者头戴各种假面具,身着盛装,扮演神话及传说中的仙人、英雄、鬼怪等,在鼓乐声中载歌载舞。后发展为假面舞剧。两者互为补充

  • 达干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多伦喇嘛印务处

    清代管理多伦诺尔寺庙的机构。主要管辖汇宗寺、善因寺以及13处佛仓、10处官仓,有徒众数千。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命章嘉呼图克图为多伦喇嘛印务处札萨克喇嘛。设印务德木齐;光绪四年(1878)复添设

  • 乌佑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是珞巴人对精灵、神灵和鬼魂的泛称。其来源有二:一为天父地母结合后所生;一为被害※纽布(巫师)的灵魂转化。有善恶之分。通过祭祀,可使善者赐福于人,恶者不再害人。

  • 八儿出阿儿忒

    见“巴而术阿而忒的斤”(420页)。

  • 赵林花

    ?—1533明代广东瑶民起义首领。广东阳春县人。瑶族。嘉靖十年(1531),与黎广雄于阳春西山聚众起义。翌年,率众1700余人一举攻陷高州府及茂名县,杀贪官,夺银库,德庆、新兴等地瑶民纷纷响应,地方官

  • 卜魁

    见:齐齐哈尔城”(869页)。

  • 梅虫生

    见“西阳蛮”(696页)。

  • 奥绒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居工布地区。其成员代本奥绒巴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当雄反击准噶尔战争中牺牲,其子继之指挥拉藏汗之工布地区藏军,六十年(1721),任代本。另一成员工布第巴奥绒巴之子,为

  • 恰木加

    撒拉语音译,意为“长袍”。清代撒拉族男子服饰。流行于今青海循化等地。其式样与维吾尔族袷袢相同。右衽斜领,无扣,腰系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