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佤语

佤语

我国佤族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佤族有351974人(1990),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沧源、西盟、孟连、澜沧、双江、耿马、镇康、永德等县。国外的佤族主要分布在缅甸境内。佤语有如下特点:单辅音有38个(其中ts、tsh两个是拼写借词的),复辅音有16个。塞音和舌面塞擦音都分清浊,除清擦音f、s、h和喉塞音?外,所有辅音都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单元音有18个,复合元音有32个。辅音都可以居于音节的开头,居于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p、—t、—k、—m、—n、—η、—?、—h共8个。单元音和复元音都可以带辅音韵尾。因此,音节数目相当多,但结合形式整齐,很有规律。词汇以单音节词根为主,复合词以词根复合法为主要的构词方式。附加成分较少。有一部分单音节词用变换辅音、元音的办法表示人称代词的双数与复数、指示代词的近指与远指、不同的词性以及动词的他动与自动等。如(咱俩),(咱们);p in(扫),bih (扫帚)。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后。主语、谓语在不同语气的句子里位置不一样。表示陈述、祈使或感叹的句子,一般是主语在谓语之前。疑问句一般是主语在谓语之后。佤语分为巴饶克、佤、阿佤3个方言。这3个方言以分布情况大致与佤族的自称和地理分布相当,聚居在阿佤山区边缘地带的沧源、澜沧两县以及与这两县毗邻的耿马、双江等县的佤族自称parauk (巴饶克),为巴饶克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21万;聚居在阿佤山地带的西盟、孟连两县及与这两县毗邻的澜沧县部分地区,自称(阿佤);等的为阿佤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9万;杂居在永德、镇康两县的佤族自称(佤),为佤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5万。

猜你喜欢

  • 蒙古斯坦

    地名。见于《拉失德史》。汉译又作“蒙兀儿斯坦”(参见※蒙兀儿),意为蒙古人的地方。为※东察合台汗国基本组成部分,其地域,东起阿尔泰山,西到塔拉斯河之东的沙漠,北界塔尔巴哈台山至巴尔喀什湖一线,南包天山

  • 藏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博巴或博日、博米。因地区不同,又称康巴(西康康区)、安多哇(甘青地区,又称多麦巴)、嘉绒哇(四川阿坝藏区)等。分布在西藏、甘、青、川、滇5省。解放后分布在一个自治区、9个自治州、

  • 夺里本斡鲁朵

    见“延昌宫”(819页)。

  • 起科地

    即“升科地”(362页)。

  • 武成

    北周世宗明帝宇文毓年号。559—560年,凡2年。

  • 新城

    古地名。高句骊据有辽东地区后筑。为高丽国西境最重要军镇。故址今一般认为即今辽宁抚顺市北高尔山山城,但旧说纷纭:或说在今辽宁新宾县城北;一说在该省开原或新民县境;明代更有人指在今大连市金州区。乾封二年(

  • 列雅

    ①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奴隶的总称。有※“阿比”、※“苏龙”等之分。 ②旧时等级名称。亦作列雅罗崩、阿罗革雅,珞巴语音译。“罗”意为“骨头”,“列雅”意为“黑”、“坏”、“低等”等。凡氏族成员被卖或

  • 水歌

    水族民歌。有大歌、小歌之分。大歌又称酒歌,一般在大的宴席上唱诵,可以边唱边说,讲述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山川、植物,类似注解。可独唱或对唱。由二首、四首、六首偶数组成。一般以唱为主,说白仅在开头说一次,并

  • 康古六

    ?—约1588女真族,纳喇氏。又名康古陆、康古鲁。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台外妇(一说锡伯女)所生之子。明万历十年(1582年),王台死。与台长子虎儿罕赤争产夺位。以“奸生子”被逐,逃至叶赫部,倚清佳努

  • 孛术鲁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孛述鲁、不术鲁。居内吉河(松花江下游一支流)、隆州(治今吉林农安县)等地。金亡北宋后,有的迁居长城以内。后改汉姓曰鲁,有的也改姓范或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