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匡

元匡

?—525

北魏宗室。字建扶。鲜卑元氏(拓跋氏)。阳平王新成第五子,广平王洛侯嗣子。史称其“性耿介,有气节”。颇得从侄孝文帝元宏器重,以其能匡辅社稷,故改名为匡。宣武帝元恪即位,历任给事黄门侍郎、肆州刺史、恒州刺史、大宗正卿、河南邑中正、度支尚书。上表求袭洛侯爵,获准,袭广平王封(一说是私继)。与擅政之尚书令高肇抗衡,舍死切谏,揭露肇罪,为肇所恶,遂以诬肇罪免死降为光禄大夫。后兼宗正卿,出为兖州刺史。孝明帝初,入为御史中尉,严于弹纠。熙平二年(517),奏取景明以来内外考簿、吏部除书、中兵勋案等,以查窃阶盗官之人,因遭任城王元澄反对,乃止。旋拜安南将军,加镇东将军,封东平王。后遭澄奏劾,列其罪状30余条,免死,削官爵。后出任平州刺史,徙青州刺史。寻为关右都督、兼尚书行台。患疾还洛京。孝昌(525—527)初,卒,谥文贞。后追复本爵,改封济南王。

猜你喜欢

  • 撒米

    见“撒尼泼”(2492页)。

  • 腔秃

    佤语音译,意为“树鬼”。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崇拜对象之一。佤族人长期实行山地农业,靠林木灰烬滋养庄稼,因之对林木的膜拜十分盛行,认为森林里有一位司树魂的鬼,人们每砍伐一棵大树,都得放一块石头作为付给树鬼的

  • 黎峒

    海南岛黎族一种原始社会组织。文献最早有关海南黎峒记载是《北史·谯国夫人传》:“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普遍记载是宋以后。各峒均有名称,每个峒都有固定的地域,“自来黎峒田土,各峒通同占据,共耕共分”,峒

  • 越王

    ①辽封爵。保宁元年(969)太宗第五子耶律必摄受封;重熙十七年(1048),兴宗子耶律和鲁斡受封;乾统元年(1101),耶律淳受封。 ②金封爵,大国一字王号。天眷元年(1138),太祖子完颜宗杰追封;

  • 郡利部

    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新唐书》称其在黑水部“益北行十日”处,约居住于今黑龙江入海口附近地区;但有不同说法:一说在前苏联阿姆贡河上游左右,或说在精奇里江即前苏联结雅河东、西源之间的

  • 内阴部

    见“讷殷部”(920页)。

  • 贺兰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马”,但非普通之马。《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马为贺兰,故有贺兰苏尼阙,苏尼掌兵之官也。”据今人

  • 孟格布录

    见“猛骨孛罗”(2078页)。

  • 铳鼓

    又名“长鼓”。瑶族人民一种传统打击乐器。宋时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和周去非《岭外代答》已有记载。鼓身多为木质,过去也有用泥烧制,两端粗中间细,状如腰鼓,两端蒙以羊皮,如近人傅角今《湖南地理志》所言:“瑶

  • 庆州白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原称释迦如来舍利塔,俗称白塔子。座落在契丹上京道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庆州为契丹腹地,附近庆陵葬圣宗、兴宗、道宗等3代帝后。是塔建于辽兴宗重熙十八年(1049),为八角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