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克烈

克烈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怯烈、怯列、客列亦惕、克哩叶特等。《辽史》称阻卜或北阻卜。《史集》载,古代其王有7子,皮肤黝黑,故称“克烈”。后诸子各成部落,自立姓氏。一说属突厥语族;另说属于蒙古语族,《辍耕录》将其列于“蒙古七十二种”中,《元史》亦称其为“蒙古克烈氏”。原居谦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辽金时,游牧于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分布于肯特山与杭爱山之间。东临蒙古,西接乃蛮,北连蔑儿乞。下分克烈、只儿斤、董合亦惕、撒合亦惕、秃别干、阿勒巴惕6部。经济文化较高,为蒙古地区强部之一,以游牧业为主,始有农业萌芽。11世纪初,景教传入,为统治者所信奉。建初步政治制度,部长称“称禄汗”(或作“不亦鲁黑罕”)10世纪中,被辽征服,首领被委为夷离堇、太师、大王。大安八年(1092),在首领磨古斯率领下举兵反辽,寿昌六年(1100),兵败,磨古斯被杀,子忽儿札胡思嗣,收集部众,势力复振。至其子脱斡邻勒(王罕)为部长时,内讧,兄弟分地而治,屡相攻杀,经蒙古部也速该(成吉思汗父)支援复位,统一本部。曾联合铁木真(成吉思汗)先后击败蔑儿乞、塔塔儿、泰赤乌、乃蛮及诸部联军。13世纪初,与蒙古部由联盟而对立。南宋嘉泰三年(1203),为铁木真所败,部众并入蒙古,逐渐成为蒙古族的组成部分。蒙古国和元朝时期,曾有不少著名将领和大臣出自该部。附:克烈部世系。

猜你喜欢

  • 青海所属四十司

    见“西宁管辖四十族”(716页)。

  • 拉夫凯

    清初达斡尔族首领。亦作喇巴奇。顺治七年(1650),沙俄殖民者哈巴罗夫东侵入犯该地时,他拒绝殖民者的要求,保持民族气节,声明自己是清朝臣民,并帮助疏散鄂尔河口一带居民。

  • 鄂温克、鄂伦春语音译。亦译作“着”、“朱”等。含义有二:(1)家、家庭或同一个※撮罗子里的人,是对父系小家庭的称呼。一般以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组成,少数包括三代人,最多的为四代人。男子中的长辈是家庭中的主

  • 安轮大舟

    契丹人使用的一种水陆两用交通工具。据宋人方勺《泊宅编》记:契丹“与中原为敌国。兵马略集,便有百万,多作大舟,安四轮陆行,以载辎重,遇塘水、黄河,则脱轮以度人马。”(卷10),不仅作战,亦日常用。出使契

  • 作唐

    古县名。东汉置,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北。属武陵郡。隋改孱陵,属澧阳郡。澧水过其县,可溉田数千顷。昔为※廪君蛮和※槃瓠蛮所居之地。

  • 领司奔寨行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永乐十四年(1416)置。“领司奔寨”为“仁蚌宗”的异译,即今西藏仁布。首任行都指挥佥事喃喝加儿卜(南喀杰波的古译),为阐化王札巴坚赞(《明史》作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重要家臣、帕木竹巴

  • 钦叉

    即“钦察”①(1667页)。

  • 额什木汗

    见“艾斯木汗”(437页)。

  • 当先别乞失

    元世祖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族。至元二十七年(1290)秋,因不堪忍受蒙古封建领主的剥削和奴役,联合布四麻、兀者台、出春伯驸马、朵罗台、兀儿答儿、塔里雅赤等,率蒙古牧民发动起义,与官府抗争,与诸领主

  • 乃颜城

    元地名。一作聂延城,清文献作纳延城。故址约在今黑龙江省拜泉县中兴镇东南方。为元代捞珠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