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兴复哈密国王记

兴复哈密国王记

书名。亦称《兴复哈密记》。明马文升(1426—1510)撰。1卷。文升字负图。钧州(今河南禹县)回族。景泰(1450—1456)进士,累官兵部尚书。是书记述明太宗封元遗臣脱脱为哈密忠顺王,建立哈密卫,以其为“西陲屏蔽”,“凡夷使入贡者,悉令哈密译语以闻”的详细情况;成化,弘治年间,哈密势衰,土鲁番崛起,侵扰哈密;明廷派马文知等西征,土鲁番阿黑麻兵败求和,放还陕巴之经过。弘治十三年(1500)后撰成此书。作者亲自参加平番始末,所述内容详实,为研究明代前期西域尤其是哈密、土鲁番地区民族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金声玉振集》本、《历代小史》本、《纪录汇编》本及《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广四十家小说》本、《皇明逸史》本、《秘册丛说本》、《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说部丛书续编》本等。

猜你喜欢

  • 恒祺

    ?—1866清朝将领。内务府满洲正白旗人。伊尔根觉罗氏。道光五年(1825),由官学生挑补奉宸苑拜唐阿。十三年(1833),授苑副,升六品苑丞、员外郎等职。二十六年(1846),迁骁骑参领。后署奉宸苑

  • 括里

    金代海陵王末年起义领袖。名又记作瓜里。契丹族。初为咸平府谋克。正隆六年(1161),西北路招讨司译史撒八举行起义,山后四群牧起兵响应,他率部自山后逃归,被咸平府少尹完颜余里野疑为参与起义,家属被捕,被

  • 角马

    清代拉祜族头人在西盟地区划分的行政单位。同治十二年(1873),拉祜族政治和宗教首领一三佛祖以武力和宗教等手段控制西盟地区后,将该地区划为力索、马散、岳宋、西盟4个“角马”,委任拉祜族和汉族分别管理。

  • 特末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12宫皆设有瓦里。特末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瓦里。 “特末”,又译“特抹”、“特么”、“忒末”,

  • 伯德特离补

    金大臣。奚族。伯德氏。挞不也子。初仕辽为御院通进。金太宗天会(1123—1135)初,随父归金。奉命招降松山、平州、蓟州未附军民,督之耕作。三年(1125),从完颜宗望攻宋,为军马猛安(千户长),与诸

  • 耿马安抚司

    土司名。明万历十三年(1585),析孟定御夷府地置,仍隶孟定府。辖境包括今耿马、沧源和双江等地,居住有傣、佤、拉祜、汉等民族。清初称宣抚司,隶永昌府,乾隆时(1736—1795)改隶顺宁府,光绪(18

  • 雷再浩

    ?—1847清道光朝湘桂边区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黄卜峒人。瑶族。出身农民家庭,曾参加道光十六年(1836)蓝正樽领导的瑶山八峒起义,失败后,与广西全州庄塘村汉族李世德等在湘桂边界组织“棒棒会”,广

  • 武靖卫指挥使司

    明朝地方官署名。洪武三年(1370),明大将军徐达奉命率部西征,分遣左副将军邓愈招谕吐蕃诸部。故元镇西武靖王卜纳刺以吐蕃诸部诣军门款附。后入觐,明帝“念其元裔,甚恩遇之”。五年(1372),置武靖卫指

  • 服役婚

    亦称“服务婚”、“劳役婚”。男子替岳家服劳役以换取其女为妻的婚姻形式。始于母系氏族繁荣期。其时,对偶婚已演变为夫从妻居婚,妇女系农业生产主力和社会家庭的核心,男子在妻方须辛勤劳作,方能巩固其丈夫的地位

  • 汗阿林盟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土谢图汗部20旗会盟于肯特山之支脉汗山(蒙古语称山为“阿林”)而得名。东界肯特山,西界翁金河、南抵大漠,北临俄罗斯。为喀尔喀蒙古北路,后改为后路。地兼耕牧,矿产林木均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