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布依戏
布依族传统戏剧之一。因创始于贵州册亨而得名。流行于黔南、黔西南布依族民间。相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广西田林人到册亨教人学唱北路壮戏,其后,人们结合当地布依族特点而创造出此剧种。演员穿布依族传统服饰,用※勒尤、※姊妹箫等乐器伴奏,用布依语演唱。角色分小生、武生、文生、花旦、老旦和小丑等。帝王相将走大步,小生、文生走慢步,武生走快步,花旦、老旦走细步等等。全部角色由男演员扮饰,妇女不参加演出。传统剧目有《穷姑爷》、《弄假成真》、《金月亮》及汉族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布依族传统戏剧之一。因创始于贵州册亨而得名。流行于黔南、黔西南布依族民间。相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广西田林人到册亨教人学唱北路壮戏,其后,人们结合当地布依族特点而创造出此剧种。演员穿布依族传统服饰,用※勒尤、※姊妹箫等乐器伴奏,用布依语演唱。角色分小生、武生、文生、花旦、老旦和小丑等。帝王相将走大步,小生、文生走慢步,武生走快步,花旦、老旦走细步等等。全部角色由男演员扮饰,妇女不参加演出。传统剧目有《穷姑爷》、《弄假成真》、《金月亮》及汉族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东汉佛教译经师。祖籍康居。献帝兴平元年(194)至洛阳。素有慧学之称。因闻沙门昙果于迦维罗卫国(今尼泊尔南境)求得梵本,遂与印度佛僧竺大力协作,译为汉文。自抵洛阳至建安四年(199),先后译出《中本起
彝语音译。意为由主子配婚安家后的奴隶。解放前,四川凉山普雄地区彝族奴隶社会中,对瓦加(阿加)的称呼。此等级,每逢年节及主子家有婚丧喜庆等事,每户必须给主子交纳半个猪头及酒、鸡、牛、羊、布之类(牛是几户
书名。今人陈述(1911—1992)辑录的辽代文集。凡13卷。述字玉书,河北乐亭人。在前人《辽文存》、《辽文萃》、《辽文续拾》的基础上,补辑《辽史》、《高丽史》等众多史书中有关文献,以及方志中著录的和
民国时期在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1933年改菖蒲桶行政委员公署置。下设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治所在今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辖5个区:一区从空克空炯到鼻鼻力;二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榆鲁为天祚皇帝※永昌宫
狍头皮帽。鄂温克语音译。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鄂温克人传统狩猎用帽。因利用狍子头皮原样制作得名。一个狍头皮做一顶帽盔,对眼、耳、角部位稍作加工,再用一块狍崽皮作帽沿。戴着进山打猎,远看象狍子一样,便于
古国名。夜郎国境内的小国。地在今贵州福泉一带。传说楚顷襄王时,遣将庄傒(又作庄豪)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以且兰有椓船牂柯处,改名※牂柯(即系船杙也)。秦至西汉时,为夜郎国一小邑。汉元鼎六年(前
见“古儿别速”(441页)。
海南岛黎族妇女一种传统织绣工艺品。系取汉族地区之彩帛拆取色丝间以当地产的木棉纱线织之而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图案,色泽鲜明灿然如画,其中以有金丝间错者为上,可作衾褥、幛幕等,宋代时就以其织工精细
近代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八枝箭人民反封建的斗争。由于旗札萨克对八枝箭人民进行加倍的奴役和压迫,并强行征兵,进行种种勒派,以福泰为首,先后于咸丰三年(1853)、六年(1856),派代表到盟长衙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