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勉语

勉语

自称“”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近百个县的部分山区。海南省的苗族使用的语言属于勉语。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以及近年来逃难到美国、法国、加拿大居住的瑶族(或称僈人),他们使用的语言跟勉语基本相同。使用人口约有100万。勉语分布广,小集中,语言发展不平衡,方言间声母、韵母繁简悬殊。一般来说,其语言特点有:声母一般分单纯音、唇化音、颚化音3类,有的方言土语有塞边复辅音声母,这种塞边复辅音声母大都与其他方言的颚化音声母相对应。声母清浊对立,浊声母可以出现于双数调和单数调音节。有送气音声母的方言都有一套清化鼻音声母,送气音声母多出现于汉语借词音节。浊鼻音声母能自成音节。韵尾前的元音长短对立现象正在逐步消失,保存长短元音比较整齐的是a、o两类的韵母,有些方言或土语元音已不分长短。一般有-m、-n、-η、-p、-t、-k等辅音韵尾,有的方言或土语只保留一η或-n、-η韵尾。有8个调类,与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情况相同。变调现象很普遍,一般与构词有联系。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合成词以修饰式的居多,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汉语借词相当多,早期借词单音节的多,现代借词大都是双音节的,一般是政治、文化用语。以虚词和词序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指示代词、状词和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在中心语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复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远指之别。数词有两套,“十”以上用汉语借词。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语法范畴。连词、副词大都是汉语借词,一般人使用不多。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后。根据词汇、语音的差别和民族自称内在的联系大致可分为勉、金门、标敏、藻敏4个方言。(1)勉方言人口多,分布广,全国有瑶族居住的6个省(区),都有使用这个方言的人,使用人口约有40万。勉方言又可分为广滇、湘南、长坪、罗香4个土语。广滇土语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区)的63个县,使用人口约有25万;湘南土语分布的于湖南南部的18个县,使用人口约有13万;长坪土语分布于广西蒙山、荔浦、平乐、昭平等县,使用人口约有2万人;罗香土语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罗香乡的几个山村,使用人口约有3000。(2)金门方言,语言较一致,不再分土语。分布于云南、广西两个省(区)的31个县,使用人口约20万。海南省自称“金门”的苗族语言属这个方言。(3)标敏方言,分布于广西全州与湖南毗连的东山地区,使用人口约有4.6万。标敏方言又可分为东山、石口两个土语。东山土语分布于广西全州、灌阳和湖南道县、双牌等县,使用人口约有3.8万;石口土语分布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石口一带,使用人口约有8000。(4)藻敏方言分布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和阳山县,湖南宜章县也有少量分布,语言较一致;不再分土语,使用人口约有6万。4个不同方言的人相互间能进行简短的对话,但不能自由交谈。

猜你喜欢

  • 鼓院

    见“登闻鼓院”(2307页)。

  • 田九龙

    1527—1609明代湖广容美司土官。字子云,号八峰。土家族。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抚使※田世爵次子。嘉靖年间(1522—1566),随父兄赴东南沿海征剿倭寇,多立战功。初,助其侄摄理司务。二侄均夭亡

  • 清真指南

    书名。清初回族学者※马注撰。10卷,康熙二十二年(1683)成书。作者一生专攻伊斯兰教典籍,以其研究所得,撰成此书。全书由译、著两部分组成,著作主要是有关宗教哲理、教义、民俗方面的论述。涉及面广,论究

  • 道同

    ?—约1380明朝官吏。蒙古族。元末居河间(今河北河间县)。自幼习读汉文史籍,事母以孝闻名。洪武(1368—1398)初,被引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后出任广东番禺知县。时番禺混乱,军卫横行,豪强欺民,前

  • 括户

    指调查登记户口。一称籍户,或抄数户计。历代封建王朝皆以户籍定赋役。辽兴宗及道宗时一再括户。金代每三年登记户口一次,成为定制。元代大规模括户共有四次:蒙古灭金后,太宗六年至七年[乙未] (1234—12

  • 堂印

    辽代术语。指赌博。《辽史·国语解》谓“博之采名”。辽代朝野盛行赌博,如兴宗命群臣博,耶律义先俄得堂印。

  • 乙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乙抵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瓦里。

  • 土蕃

    即“吐蕃”。敦煌文书藏文卷子将“吐蕃”写作“土蕃”。称“吐蕃赞普”为“土蕃天子”。详见“吐蕃”(765页)。

  • 罗卜藏

    ①(?—1737)清朝将领。蒙古族。翁牛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鄂齐尔次子。初授三等台吉。康熙五十八年(1719),随喀尔喀镇国公策旺诺尔布驻屯索

  • 太沵河

    即“太鲁水”(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