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勒布宗

勒布宗

清代西藏门隅地区所置宗之一。相当于县。18世纪中设置。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娘江曲沿岸。其地处西藏与不丹、印度往来的要隘通道。松赞干布时代,门隅为赞普亲自绘制《吐蕃地图》中的罗刹女左手心。座落于此地的色目村罗刹女庙每年举行朝佛供神活动,西藏地方政府均派官员主持。18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政府委派颇烈格官员赴勒布等地,遂在白隅色色岭村庄(即今基巴村)置勒布宗,并任命此村的次烈达吉为宗本,下辖贤勒措、贡日措、色目措和基巴二措(后改为一措)。此后,次烈达吉宗本又奉命到邦金地区,并在邦金与不丹交界地方设置“江卡宗”,由其统辖勒布、邦金两地的行政事务。19世纪中叶,错那宗派驻※“勒粗康”的※“粗巴”取代了宗本、措本设置,统一执掌勒布、邦金各宗、措的行政和司法职权。1959年错那县在此改设勒布区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 李克宪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族父。太平兴国四年(979)以绥州刺史职随李继筠助宋太宗征北汉,率蕃汉兵沿黄河列阵。渡河逼太原以张军势。后恃功跋扈不驯,被李继筠免职。后太宗复命知

  • 都功德使司

    见“功德使司”(427页)。

  • 主儿勤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主儿乞、岳里斤、要儿斤、月儿斤、岳斯斤、禹儿乞、术里乞。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同为合不勒罕后裔。成吉思汗伯祖斡勤巴刺合以长子地位继承百姓中骁勇者单独建部,势力颇强。该部“但有去处

  • 社师

    清代在台湾高山族社学中任教老师。康熙朝统一台湾后,不断倡导在高山族村社办学,鼓励高山族子弟入学读书,专门聘请一些“通番语”、“熟文理”的汉人任教,教学内容多为四书五经等古籍,向高山族儿童贯输儒家思想。

  • 兴和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年号。539—542年,凡4年。

  • 西夏藏

    见“西夏大藏经”(709页)。

  • 壶

    战国时期中山国祭祀礼器。亦称“中山王铜圆壶”。周慎靓王五年(中山王十三年,前316),由中山王下令制作,用以祭祀上帝和祖宗。盖上有两个圆形纽,壶腹为圆球形,有两道平行凸

  • 至大银钞

    元朝纸币之一种。简称至大钞。武宗至大二年(1309),以中统、至元钞通行年久,物重钞轻,改印造至大钞,以银计值。钞面自2两至2厘共13等。与至元钞并行流通,每1两准至元钞5贯、白银1两、赤金1钱。次年

  • 彭允殊

    宋代下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彭师裕次子。继兄彭允林后,为下溪州刺史。太平兴国七年(982),受诏命,不得移动部内马氏所铸※“溪州铜柱”。以刺史旧三年则为州所易,请朝廷禁止。

  • 蒲聂部

    见“盆奴里国”(17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