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华夷译语

华夷译语

民族语文词书及公文汇编。共4种版本,3种成书于明代,1种成书于清代。①明太祖朱元璋敕撰。蒙古族学者火源吉编纂。洪武十五年(1382)始编,二十二年(1389)刊行。包括两部分,前者为杂字,共收844个,分作17类,每一蒙古语词头均用汉字标音;后者为文书,计12篇,均用蒙汉两种文字对照,史称“洪武华夷译语”。日本称为《华夷译语》甲种本。有抄本传世。 ②明成祖朱棣敕撰。永乐五年(1407)设四夷馆,包括蒙古、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等8馆。各馆设教授、译字生、通事。由四夷馆编纂并以该馆名命名的版本。包括两部分,一为杂字,一为各馆所辖地区朝贡奏折、表文的汇编,均用汉与八馆民族文字对照,史称《永乐华夷译语》。日本称为《华夷译语》乙种本。有抄本传世。 ③正德年间四夷馆增设八百馆,万历年间又增设暹罗馆。由会同馆编纂,并以该馆名命名的版本。全书无公文,仅有杂字。词头仅用汉字标音,称《会同馆华夷译语》,日本称《华夷译语》丙种本,有抄本传世。 ④由清代四译馆、会同四译馆共同编纂并以馆名命名的版本。全书无公文,仅有杂字。诸版本均为研究明清民族语文和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许云樵撰《华夷译语传本考》,载于《南洋学报》第10卷第2辑。

猜你喜欢

  • 果洛

    地区名。在青海省东南部,与四川、甘肃两省相邻接。元属吐蕃宣慰使司,明属朵甘都指挥使司,清为果洛土官地,属西宁卫(府)。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左翼在长征途中经过班玛和久治一带。1954年建藏族自治区,

  • 益兰州

    元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上游。“益兰”意为蛇,传说山民见一巨蛇,因以为名。世祖至元七年(1270),置吉利吉思、乌斯、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又称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治所益兰

  • 耶律乙辛

    ?—1083辽道宗时重臣。字胡覩衮。契丹族,五院部人。迭剌之子。出身贫困,部人对其父有“穷迭剌”之称。史载其自幼慧黠,尝牧羊时熟寝,为父察觉唤醒,怒曰:“何遽惊我!适梦人手执日月以食我,我已食月,啖日

  • 八旗汉军

    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俗称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汉军,满语作“乌真超哈”,意为重兵即炮兵。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将降附的部分汉

  • 预墩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又译作“与墩”、“与敦”。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太祖※弘义宫。又,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一※瓦里名“与墩”;一※石烈(相

  • 北僚

    唐宋时中国西南僚人的一大支系。参见“僚人”(2454页)。

  • 耶枯扎

    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火把节。时间在夏历六月,节期3天,主要活动为祭祀鬼神、祖先,届时青年男女荡秋千,规矩是,男的只能单人荡,妇女可以单人或双人荡,边荡边唱,有时对唱,也可一人唱众人和。节日后停止秋千活

  • 觉罗吴默讷

    ?—1690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由侍卫累官内大臣。康熙十六年(1677),奉命同一等侍卫塞呼礼等往查长白山形势及清室祖先发祥地,以酌定祀典。由盛京至吉林乌喇地方,最后达长白山。返京后,奏报勘察详情

  • 新兵营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入疆部队。1937年45月间,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四五百名指战员挺进甘新交界处的星星峡,被当时伪装进步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安顿于迪化(今乌鲁木奇)市郊,整编为一个总队,对

  • 排瑶

    瑶族一支。主要分布在今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及散处相邻的一些地区。因称村寨为“排”而得名,其居地又向有八排二十四冲(冲指小村)之称,故又叫“八排瑶”。传说其祖先由湖南迁来。到解放前夕虽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