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京

南京

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而有异。我国少数民族建号南京的有:①渤海王国五京之一。大钦茂为王时(737—793)建,以地在渤海国南境,故名。故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但有在该道新昌附近、咸镜北道镜城、我国吉林珲春县等多说。渤海亡后废。 ②辽五京之一。会同元年(938)升幽州建号,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隅的宣武区一带。辽初置之南京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设于天显三年(928),因辽太宗下诏将东丹国(原渤海国)民南迁,将东丹王城迁置东平郡(郡治故址即今辽阳市老城区),郡地时位辽境之南,便升东平郡为南京。10年后,辽得幽蓟16州地,境域扩大,原南京已在辽境东,改名东京;幽州在辽境南,升为南京。重熙十三年(1044)辽兴宗升云州(治今山西大同市)为西京后,南京为辽五京之一。辽南京道治所设此。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幽都府(开泰元年改称析津府)。时城方圆36里,8门。金初复燕京之称,贞元元年(1153)改称中都。 ③金五京之一。贞元元年建,故址即今河南开封市。金初曾将平州(治今河北卢龙县)建号南京。天辅七年(1123)金太祖按与北宋所订协议,将所取辽燕京(即南京)6州地予宋,因以平州为南京。天会三年(1125),金太宗复取燕京,次年废平州南京称号,仍称平州,时金兵正南进,未再定南京之地。皇统二年(1142),金宋和议成,划淮河中流为界,海陵王在贞元元年迁都燕京时,遂改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为南京。金南京路治所设此。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开封府。贞祐二年(1214),金避蒙古军兵锋,迁都于此。此外,我国历史上建号南京的还有:唐至德二年(757)以蜀郡(治今四川成都市)曾为唐玄宗避安禄山之乱驻地,升为成都府,建号南京,上元元年(760)废京号;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因宋太祖在周末曾为宋州(后升为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县)节度使,建号南京,金亡北宋后,南宋高宗于南京即位,即此;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即位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建号南京(以欲定都北宋都城开封,故名,后一度改称京师),清初废京号,但仍习称南京,1927年中华民国政府定都于此,又正式定名南京,相沿至今。

猜你喜欢

  • 契丹、女真、蒙古对北方杂居诸族人的泛称。又作“乣”。一说“乣”为契丹字,“糺”为汉字,用时相混;一说汉字“糺”是契丹字“乣”的译字;一说两字皆是汉字,“糺”为正宗,“乣”为俗写体,或为别字。“糺”字最

  • 驻粤八旗志

    书名。清广州驻防将军长善主纂。光绪元年(1875)始修,五年初刊,十年续修。25卷(包括卷首)。分敕谕、建置、经政、职官、选举、人物、杂记7个部分,附满城图、水陆战操图等70余幅。记载自康熙十九年(1

  • 五水蛮

    东晋南北朝至宋代豫州西阳郡境内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五水地区诸少数民族的总称。以五水为名,故称。亦泛称豫州蛮或※西阳蛮。相传为古代廪君蛮之后裔。汉代称※江夏蛮。分布在今鄂东及皖西南的大别山与

  • 叱列延庆

    ?—534北魏后期大臣。代郡西部人。敕勒叱列氏(又作叱利、叱伏列氏,后改为李氏)。世为酋帅,越骑校尉、临江伯叱列亿弥子。善弓马,有胆力。正光(520—525)末,为直后,从大都督李崇北伐。后随尔朱荣入

  • 奴哥

    见“耶律奴瓜”(1309页)。

  • 理政听讼大臣

    后金官名。天命、天聪间所设理国政、听词讼的大臣。天命纪元前一年(1615),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协理国政和听断诉讼的大臣5员、都堂10员。凡讼事,都堂先为审理,次达5大臣,再达诸王,需要时则由太祖究问、

  • 朵尔直班

    1314—1353元朝大臣。又译朵儿只班,字惟中。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七世孙,别理哥帖木儿之子。好读书,通汉文。初任宿卫、工部郎中。顺帝元统元年(1333),晋监察御史。数谏时政之策,主张振纲纪

  • 布克

    即“布库”(461页)。

  • 挞林

    辽官名。亦作“闼林”。契丹语音译。原意不详。是大黄室韦部和小黄室韦部的官名。太宗会同元年(938)十一月改称仆射,后又改称司空。

  • 杨铭

    见“哈铭”(16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