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郡
古郡名。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置。治所在郢(今湖北江陵东北),后移江陵(今湖北江陵)。西汉高帝元年(前206),改为临江郡。五年,复旧。王莽时称南顺,属荆州。辖县18。包括今湖北襄樊市以南,汉水西南,洪湖以西,清江流域以北,西至湖北利川和四川巫山。后渐缩小。三国吴移治公安城(今湖北公安县),西晋移治江陵。隋开皇(581—600)初废。大业(605—618)时,又改荆州为南郡。境内所居诸族泛称※槃瓠蛮或廪君蛮,※巴郡、南郡蛮等。
古郡名。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置。治所在郢(今湖北江陵东北),后移江陵(今湖北江陵)。西汉高帝元年(前206),改为临江郡。五年,复旧。王莽时称南顺,属荆州。辖县18。包括今湖北襄樊市以南,汉水西南,洪湖以西,清江流域以北,西至湖北利川和四川巫山。后渐缩小。三国吴移治公安城(今湖北公安县),西晋移治江陵。隋开皇(581—600)初废。大业(605—618)时,又改荆州为南郡。境内所居诸族泛称※槃瓠蛮或廪君蛮,※巴郡、南郡蛮等。
始征田赋之地。指清代旗民垦荒成熟的地亩,按规定起征钱粮。“升科”亦名“起科”,分旗垦起科和民垦起科。康熙十五年(1676)定,各省报垦荒田荒地,应按水田六年、旱地十年为期予以升科。雍正(1723—17
清朝将领。字集五,号小泉。纳西族。云南丽江人。自幼好读书,有计谋胆略。咸丰年间(1851—1861),招募兵勇防卫乡里。后应杨玉科之聘管理七属(五府二厅)总局,随带练丁。后因征战受挫,退居四川会理。曾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勒肯山卫。永乐四年(1406)十二月,吾蓝儿等处女真首领火失剌、程哥纳乞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此卫,以火失剌等为指挥、镇抚等官,在今黑龙江省萝江县以北苏联境内穆哩罕
元代书画家,诗人。原名唐古德,字立夫。以“马”为姓,以号行。回回人。先世本西域人,祖父随蒙古军东迁,占籍怀孟(今河南沁阳县),后定居龙兴(今江西南昌市)。元曲家、书法家马九皋胞弟。历任江西行省令史、淮
即“讷北室韦”(920页)。
藏语音译。原意为侦察和守望边境者。后逐渐演变为管理军民的官吏。约始设于元朝,为大活佛下的管理人。至明代演变为大活佛下的政教首领。在安多地区,为政教合一部落中管理行政事务的官员,其产生有家族世袭、轮流充
见“蒙兀室韦”(2329页)。
1846—1912清末藏族佛学家。生于康区德格久塞亚曲丁琼(即雅龙曲流域),故又称久·米旁朗杰嘉措。父久·昆布达杰,著名医生,母名格孜(又名森琼),均系官宦贵族出身。12岁在当地宁玛派莫霍尔寺院出家,
书名。游桂日记。1卷。南宋范成大撰。乾道八年(1172),成大自中书舍人出知广南西路静江府(治所在今桂林市)。是年农历十二月七日从苏州出发,翌年三月到达桂林。逐日记途中见闻,以成是书。名曰“骖鸾”者,
1263—1302元朝宗王。又译甘不剌。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孙,※真金太子长子。幼育于祖母察必皇后处,日侍世祖,深受教诲。至元中,奉命出镇北边,常戒饬部下勿扰民众,甚受汗嘉奖。二十七年(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