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卫藏通志

卫藏通志

清代西藏志书。以记载西藏地区为主兼及甘、青、川藏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袁昶以写本刊入《渐西村舍丛书》。始渐流传。原书不著撰者姓名及成书年代。据考著者为※和瑛(?—1821) (一说作者为松筠或作和琳)。乾隆五十八年(1793)瑛以副都统职衔任驻藏帮办大臣,在藏八年,多留心藏事,曾著《西藏赋》一书。后受驻藏大臣和琳命,将所定诸项治理卫藏章程悉心整理。以便继任者“循照成规”治理藏务,故撰成此书。本书始编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止于嘉庆二年(1797),非一次编成,1797年完成初稿,后陆续补充、修订成书。为集录驻藏大臣衙门档案为主的史料性专著,亦载有卫藏风物等见闻实录。以所载珍贵机密档案史料最为史家称道,档案皆依原件照录,奏章均有朱批谕旨。据统计乾隆五十九年以前上谕、奏章等约达140余件。乾隆六十年驻藏大臣衙松筠及和瑛原函奏章5件。以及乾隆五十七年以来有关卫藏各种议定章程、钦定章程、布告及钱粮、兵马数目等。本书继《渐西村舍丛书》版,有1937年上海商物印书馆重印本,又称万有文库本。共4册16卷,另附卷首及校字记。内容广泛,门类细腻,括考证、疆域、山川、程站、喇嘛、寺庙、番目、兵制、镇抚、钱法、贸易、条例、纪略、抚恤、部首、经典等。所载多据实考案,语出有本,考订精当。为研究清代前期西藏历史、地理、经济、风俗等的重要资料。1982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将此书重版发行。

猜你喜欢

  • 逊笃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达什子。初授协理台吉,隶郡王敏珠尔多尔济旗。雍正十年(1732),准噶尔部军侵扰喀尔喀,为额驸策楞败于鄂尔浑河畔额尔德尼昭,逃往推

  • 屈利俟毗可汗

    ?—631唐代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氏。※达头可汗子。原为西突厥小可汗。名莫贺咄,故又作莫贺咄可汗。贞观二年(628),杀其弟子统叶护可汗,自主为汗。弩失毕部不服,拥立统叶护之子咥力特勤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

  • 西原蛮

    唐代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黄峒蛮、乌武僚、峒僚。东汉至隋唐时称乌浒人(与“乌武”同音异写)。居地中心在西原州(今广西左、右江三角洲地带),故名。因其首领多黄姓,如黄乾曜、黄少卿等,故又有“黄峒蛮”之称。

  • 段务勿尘

    晋代鲜卑段部首领。又作段务目尘、段勿尘、段务尘。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段乞珍子。父死,嗣为段部首领,据有辽西地,统众3万余户,拥兵4—5万,臣附于西晋。以遣军助东海王司马越征讨有功,于惠帝太安二年(

  • 后唐昭文睿武光孝皇帝

    见“李存勖”(1030页)。

  • 王仁求碑

    唐代云南碑刻。在今安宁县大石庄葱蒙卧山上。武则天圣历元年(698)立。时武后易国号为周,故碑额题《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成都人间丘钧撰文,王仁求长子王善宝书写。碑高281厘米,宽150厘米,凡34行

  • 阔普通武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他塔拉氏。字甫。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二十二年(1896),由詹事迁内阁学士,逾2年,迁礼部左侍郎。支持戊戌变法运动,进呈康有为拟定之《请定立宪开国会》奏折,又上书请设

  • 素嫩扎本根

    见“敖洛克腾”(1795页)。

  • 西靖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至顺元年(1330),世祖曾孙魏王阿木哥第二子阿鲁受封。

  • 吴允诚

    见“把都帖木儿”(10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