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却西·洛桑绛曲丹白卓麦

却西·洛桑绛曲丹白卓麦

1861—1933

清末至民国藏族高僧。原名仁钦顿珠。青海宗喀人。3岁时被认定为上世却西的转世,由阿力克格西·墨朗桑波仁钦活佛授居士戒,取名洛桑丹白坚赞。7岁,驻埃旺噶齐寺,由噶钦·绛曲仁钦授沙弥戒,改今名。从师习经籍,因蒙古军毁寺院,返家乡,回本寺,受蒙古王公欢迎。11岁往察哈尔拜见土观活佛,朝拜五台山,后往拉萨,礼供大小昭寺,并拜谒十二世达赖成烈嘉措,由经师普觉强巴重新授沙弥戒,后往扎什伦布寺拜会班禅,曾参加拉萨祈愿大法会,达赖喇嘛授名号,赠堪布服饰及佛像、经、书等物,返本寺。后曾任时轮院教师、密宗院堪布28岁任塔尔寺赤钦。曾屡赴卫藏、蒙古等地,讲经传法。

猜你喜欢

  • 谿卡

    藏语音译。元代已有明确记载,明代已趋完善。原意庄园。藏族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后,为农奴主阶级在农区经营管理其领地、属民的主要组织形式。按领主类别的不同,分为雄(官家)谿、曲(寺院)谿、格(贵族)谿3种。

  • 胡拨

    见“火不思”(392页)。

  • 香蜡田

    旧时土族土地租佃形式。亦称香烟地。始于明朝。流行于青海土族地区。明朝将土田分为官田与民田两种,并以土地作为庄田赐予寺院,寺院再将土地租给农民,收租以酥油和肉类为主,故名。此租为定额租,无论收成丰歉,乃

  •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签订的第一个界约。即《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亦称《黑龙江界约》,习称《尼布楚条约》。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政府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与沙俄首席全权大使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

  • 医户

    元代诸色户计之一。须缴纳税粮,承担科差。元初免当杂泛差役,成宗(1294—1307年在位)以后废除此例。其差役、词讼归行省所设之官医提举司管理。规定每户须有子弟一人入各路医学习医。

  • 丽姬

    见“骊姬”(1970页)。

  • 钤部

    西夏军职名之汉译名,又称敢卜、绀孛、臧卜、甘卜、甘普等,多指地方守将军职,西夏人多以此为名。一说采自吐蕃“赞普”之徽号而用之。

  • 安吉茂

    ?—1718清代四川建昌土官。彝族。安承引之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随母岭氏向清军投诚,即授建昌(今四川西昌市)河西宣慰司宣慰使,颁给印信、号纸。五十七年(1718)卒,无嗣,由其母岭氏抚养内侄

  • 阿巴泰

    1589—1646清初宗室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初封台吉。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与大将费英东等讨东海窝集部乌尔固辰、穆棱二路。后金天命三年(1618),从努尔哈赤破抚顺城

  • 普颜

    ?—1337元朝大臣。字君卿。畏兀尔人。赵国公爱全之子。幼事北平王那木罕,以功授石城县达鲁花赤。后为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潜邸宿卫,补东宫必阇赤(书史)。仁宗(1311——1320年在位)即位,拜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