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举派

噶举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音译,又作迦举派,意为“口传派”。该派源自印度佛学家谛洛巴大师及尊者阿底峡之教授。11世纪,玛尔巴创立。其曾从阿底峡学法,并在印度亲身闻法于谛洛巴,因其能“领亲语教授之源”,“噶举”之名即源于此。该派特点是:所传密法全靠师长口传心授,即特别重视师徒口耳相传的密诀。集密、四坐、六法分身及迁识“四大教授”为此派之特色,喜金刚及六法拙火定等法门也为该派之重点教授内容。其传承人依次是:玛尔巴——米拉日巴——达波拉杰。该派支系众多,有※香巴噶举和※达波噶举两大传承。此派所传教法以大手印法(即恰甲钦波)为其独帜,并融合噶当及噶举两派教法。以宋宣和三年(1121)所建岗波寺为本派根本道场。该派之代表作是达波拉杰的《解脱道庄严论》。达波拉杰有4大弟子,后又分为4支派,其中帕竹派又分4个小支派,即所谓噶举派的“四大八小”,“四大”指: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绒噶举、帕竹噶举。“八小”指:止贡巴、达垄巴、雅桑巴、主巴、绰浦巴、修赛巴、叶巴、玛仓巴(后五者均已逐渐消弱)。在格鲁派(黄教)得势之前,噶举派以其众多的联合势力与各派抗衡。噶举的一些支派还成为政教合一的地方势力,元代受封为万户府。其间帕木竹巴派还建立了以山南乃东为中心的帕竹地方政权,取萨迦派而代之,令行全藏,明朝册封的大宝法王、阐化王等即出自噶举派。

猜你喜欢

  • 春酒会

    见“议榔”(614页)。

  • 司迪克

    清代哈萨克族抗俄斗争将领。民族英雄肯尼萨尔子。道光二十七年(1847),父死,偕家人移居浩罕。因自幼注重学习军事技术,成年后,被浩罕任命为五百人长。屡与沙皇侵略军作战。咸丰十年(1860),受命率兵袭

  • 后唐

    朝代名。五代之一。沙陀人李氏(朱耶氏)所建。其奠基者为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唐天祐五年(908)克用卒,子※李存勖嗣位,据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平内乱,败后梁军于潞州城下。后休兵行赏,厉行整

  • 卢国

    古国名。又作、卢戎。商、西周、春秋时南方小国。地处汉江流域以南,辖地于今湖北襄樊市西南地区。曾参与周武王伐纣。楚武王四十二年(前699),楚※屈瑕伐※罗及鄢时,与罗相结共败楚师,迫屈瑕

  • 席力图呼图克图六世

    1751—1783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出生于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额驸亲王策仍之子。乾隆十五年(1750)席力图呼图克图五世圆寂后,被寻访确认为五世转世灵

  • 扎西其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意为“吉祥汇聚寺”。在青海同仁县黄乃亥林区边沿。《安多政教史》称该寺为一切修行地之楷模。明天启五年(1625)由隆务寺曲哇活佛洛桑丹贝坚赞开辟为修行处。清顺治五年(1648),由第一

  • 阿旺楚臣

    见“阿旺簇勒提木”(1245页)。

  • 马启西

    1857—1914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派的创始人。原名春生,字公惠,号慈祥,经名叶海亚,道号“西极园”。甘肃临潭汪家咀人。回族。父马元,为阿訇,幼承家学,入私塾,攻读儒学,由拔贡而中秀才。原系“花寺”门

  • 西魏文皇帝

    见“元宝炬”(237页)。

  • 震钧

    1857—1920清末学者。满族。姓瓜尔佳氏。汉名唐晏,字在廷(亭),自号涉江道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曾任江苏江都知县。宣统二年(1910),执教于京师大学堂,旋为江宁将军铁良幕府、江宁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