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朗王

噶朗王

旧时西藏东部一隅的割据土酋。又作“甘南木王”、“呷纳木王”、“波密王”、“噶朗木第巴”。藏语音译,“噶朗木”意为“天”或“上”;“第巴”意为“酋长”、“头人”。相传吐蕃第八代王止贡赞普被其大臣所杀,赞普三子中的怯蚩(一作“嘉赤”、“呷赤”,即“布德巩夹”)逃往波布(清代始称波密),被当地部族民拥戴为首领,府邸修筑在噶朗木的地方,故名。其后裔辖区俗称波龙巴麻布龙珠大小六个流或波曲龙珠波河六域。一说统辖18个宗卡。《波密图志》载:“此间总管只噶朗一名,其子孙即世代相传,垂为衣钵。”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波密原隶属元、明、清历代中央王朝的统治,与西藏地方政权有相对的独立性。藏波屡生纠纷、交战。清道光十六年(1836),噶朗王下属头目扎布发难作乱,清军增调援军讨伐,扎布兵败身亡。是年清帝授噶朗王下臣曲结·旺秋绕丹为“噶朗木第巴”,统管波密大权,隶属卫藏,并规定其每年上交给拉萨当局酥油、茶叶等支应差役。光绪七年(1881),噶朗木第巴统治了※白马岗(含今※墨脱县全境),相继派出过十三任宗本。清末,噶朗王拒服驻藏大臣和噶厦政府的节制,驻藏大臣联豫及四川总督赵尔丰曾分路派兵到达该地征剿。1927—1931年藏波又开衅,被噶厦政府军击败,遂亡。噶厦政府在此分设坡堆宗(又作“倾多宗”)、波麦宗(又作“易贡宗”)和波曲宗(又作“曲宗”),俗称为“波密三宗”。

猜你喜欢

  • 毕里纥都

    元代地名。又译伯勒赫图。位于蒙古国都城和林(又作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东北。为岭北行省手工业聚居地之一。定宗二年(1247)途经其地的张德辉著《塞北纪行》(又作《岭北纪行》)载,其地“乃弓匠积养

  • 天庆宝钱

    西夏钱币名。铸于夏桓宗天庆年间(1194—1205)。铜质,有传世品。

  • 石镇仑

    ?—185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贵县那良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客家人)。咸丰元年(1851),随弟※石达开参加金田起义,虽作战悍勇,但少谋略,自起兵至天京(今南京)定都,身经数十战,职不过将军,仍听命

  • 摩诃衍

    唐代敦煌禅宗名僧。又译摩诃衍那,梵语意为“大乘”,故汉文史籍又称其为大乘和尚。汉族。公元8世纪下半叶人。久居敦煌,宣讲佛教顿悟学说,声闻吐蕃。唐建中二年(781),被赞普赤松德赞迎至吐蕃,居10余年,

  • 元符河湟之役

    元符年间北宋进攻河湟唃厮啰政权的战争。元祐八年(1093)十月,宋哲宗亲政,次年4月改元绍圣,以示“绍述”(继承)神宗复河湟取西夏之遗志,遂以应接初立之吐蕃王子溪巴温和抚慰邈川(今青海乐都)附宋诸部首

  • 汉复

    ①西汉末赤狄后裔隗嚣所建陇右政权的年号。公元23—34年,凡十二年。 ②史界称隗嚣所建陇右政权名。更始元年(公元23年),隗嚣及其叔隗崔、隗义起兵于天水,响应刘玄,占据陇右,建年号“汉复”,故称“陇右

  • 阿胡迭

    亦作“阿虎迭”,女真语音译,意为“长子”。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温迪罕部人迪姑迭之父亲阿胡迭。完颜宗盘之子阿虎迭。

  • 散只兀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山只昆、珊竹、撒勒只兀惕。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十世祖孛端察儿之兄不合秃撒勒只之后裔。辽、金时,分布于今呼伦湖以东的辉河与伊敏河上游地区,与※合答斤(合底忻)部

  • 汉藏语系

    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老挝、柬埔赛、越南、孟加拉等国也有分布。使用人口约13亿左右。包括近200种语言。这个语系通常分为:(1)汉语;

  • 黑龙屿

    见“库页岛”(1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