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府推官
官名。府推官为知府行政助理之一,分掌刑名、计典。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置土府亦设推官,以当地土酋、头目为之。秩正七品,给铜印、冠带、敕书,准予世袭。协助知府守护疆土,抚慰土民,进贡纳赋。如遇知府缺员,即代行其职权。其承袭、考核、擢升、降调等隶吏部验封司。清代后期,仅贵州省镇远府保留此职。
官名。府推官为知府行政助理之一,分掌刑名、计典。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置土府亦设推官,以当地土酋、头目为之。秩正七品,给铜印、冠带、敕书,准予世袭。协助知府守护疆土,抚慰土民,进贡纳赋。如遇知府缺员,即代行其职权。其承袭、考核、擢升、降调等隶吏部验封司。清代后期,仅贵州省镇远府保留此职。
?—1270蒙古国将领。契丹族。为太傅※耶律秃花次子。窝阔台汗六年(1234),以兄耶律朱哥征四川阵亡,兄子室童又有疾不胜任,诏允其袭兄爵,拜太傅。蒙哥汗八年(1258),随汗入川,献“欲略定四川下流
部分彝族的自称。由对龙、虎的图腾崇拜而来,含有龙虎精神、勇猛顽强的意思。源出唐时,乌蛮(或称东爨)系统的卢鹿部,因方音不同,出现众多写法,如:㑩㑩、倮㑩、罗落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为“喀什噶尔属境”。帕米尔高原“八帕”之一,即今阿尔楚尔帕米尔(阿里丘尔谷地,原中苏待议地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副将军富德追大、小和卓至此,剿敌4
①契丹语。亦作“曳剌”、“夜剌”;《武林旧事》记为“爷老”;唐代史籍译作“曳落河(何)”(多一尾音);清代改译为“伊喇(注音“伊喇河”)”。其意:(1)健儿,或壮士。《新唐书·安禄山传》:“曳落河者,
书名。南宋李焘(1115—1184)撰。520卷。孝宗隆兴元年(1163)至淳熙四年(1177)陆续呈进。焘,丹棱(今四川洪雅)人,字仁甫,任地方官及兵部员外郎等多年。博览群书,熟悉当代典故。取北宋9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托里卫,并说清代有托里峰,在黑龙江城(今爱辉)南60里。
见“配夏哇”(1813页)。
湖名。藏语音译,意为“天湖”,蒙语称“腾格里海”。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以北当雄县和班戈县间。面积1993平方公里,有波曲等水注入其间,为西藏第一大湖,全国第二大咸水湖,亦是著名佛教圣地之一。
即“吴添半”(1076页)。
书名。清代官修编年体史书。原题名《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实录》。4卷。是书约修于天聪年间,竣于崇德元年(1636)。卷一记长白山满族发祥,至戊戌年(1598);卷二记己亥年(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