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壮侗语族

壮侗语族

又称侗台(侗泰)语族或黔台语族。汉藏语系语族之一。包括壮傣、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壮傣语支又称台语支,包括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和临高语。在国外有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印度境内的泰语、老挝语、掸语、岱语、侬语、土语、坎提语和已经消亡的阿含语等。侗水语支包括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拉珈语、僙话和莫话等。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黎语支包括黎语和村话。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仡央语支包括仡佬语、拉基语、普标语、布央语、耶容语、木佬语等,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部分地区,与其他3个语支差别较大。壮侗语族现代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声调有舒声调和促声调两类,舒声调一般有6个调类,促声调一般有两个调类,8个调类分别和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一致。仡央语支与其他3个语支的调类不大一致。有带先喉塞音声母?b、?d等。壮傣语支除了有这类声母外,壮语和泰语还有pl、kl等复辅音声母。部分元音分长短。词汇中单音节词占多数。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丰富的量词,典型的量词除计量外还有两种作用,一是标明事物的类别,二是代替统摄的名词,接受各类实词或词组的修饰。名词的修饰语,除数量词外,都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数词、量词修饰名词的词序,各语支不大一致。壮傣语支内的西南组是名词在量词的前面,中部组和北方组是名词在量词的前面,数词“一”在最后,其它数词在量词前面。如:泰、傣“树棵一、树五棵”;壮、布依、侬“棵树一、两棵树”。侗水语支除毛难语与壮语相同外,是数词在量词前面,名词在最后。黎语支的黎语也使用这种语序。如:侗、水、仫佬“一棵树、五棵树。”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的前面,宾语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补语在宾语的后面。国内外语言学界,对壮侗语的系属有不同看法。如美国学者白保罗(P·K·本尼迪克特)等认为壮侗语和苗瑶语在发生学上与印尼语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同属澳泰语系。

猜你喜欢

  • 驻藏大臣衙门

    清驻藏大臣代表清朝廷行使西藏地方管理权的行政机关。衙门组织,按乾隆五十八年(1793)《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规定,驻藏大臣下设章京1人,由理藩院员外郎或主事充任;笔帖式1—2人,办理满、汉文书翻

  • 赤松德赞

    ?—797吐蕃赞普。汉籍作娑悉笼腊赞。※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之子,生于桑耶查玛。唐天宝十四年(755)嗣位。先后以拔寨囊、桂赤桑雅拉、綝杰斯路丁(达扎路恭)及綝屯热贝琼等为大相。乘中原安禄山之乱,屡犯

  • 越布

    汉代会稽郡越人用苧麻所织细布。亦称白越,当时已被作为贡品,《后汉书·陆续传》:光武帝“常敕会稽郡献越布”。

  • 巴兰托惯例

    哈萨克族历史上氏族复仇的一种遗风。“巴兰托”指驱赶牲畜。即氏族或个人间为争夺牧场或索还赔偿,彼此不断地驱走他人牲畜而发生冲突。最初是按法官判决或长老命令进行。如据※《头克汗法典》第29片断规定:“如果

  • 士子古明

    旧时云南宁蒗地区普米、纳西族人民反抗土司压迫进行※散羊毛疙瘩”活动的组织领导者。由群众选有威望者担任,任职不定期,一般在两次斗争之间推举,如领导反抗斗争得力,可以继任,否则另行选举。受压迫的群众个人或

  • 林西县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林西县长修纂。民国二十年(1931)成书。5册,大16开,线装本,铅印,约9万字。共5卷:卷1为地理志,包括疆域、山脉、河流、道路、桥梁、公廨、县城、区村、古迹、义田。卷2人事

  • 伊帕尔汗

    1734—1788清乾隆帝贵妃。一称季帕尔汗。原名买木热·艾孜木。相传其遍体生香,维吾尔语称“伊帕尔汗”,故俗称香妃。维吾尔族。新疆叶尔羌(今莎车)人。伊斯兰教白山派阿里和卓女,清辅国公图尔都妹。乾隆

  • 落恐甸长官司

    明清哈尼土司之一。明洪武(1368—1398)中置。因治所置于落恐(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故名,辖区东至瓦渣乡界50里,南至左能乡界5里,西至思陀乡界30里,北至元江直隶州界15里,其地今属云南红河哈

  • 杨保宗

    ?—443后仇池国君主。一名羌奴。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玄之子。南朝宋元嘉六年(429),父卒,继位,旋为其叔杨难当所废。九年(432),被难当封为镇南将军,镇宕昌(一作石昌)。后因谋

  • 马六舟

    1862—1917近代教育家。字纶三,四川省成都人。回族。清末廪生,曾任黑龙江省木兰、巴彦等县知县。遂寓居齐齐哈尔。在木兰县任内,疏浚河道,兴农事,办学校,深得民心。光绪三十三年(1907)夏,在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