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之戎
古族名。或为“丽土之狄”西迁的一支。秦穆公后,迁居陕西黄河、洛河三角冲积平原,占领原梁国、芮国之地,与※义渠戎筑城数十,皆自称王,建大荔国,王城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朝邑镇西南。为※西戎八国之一,与义渠戎共雄长。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秦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国亡,迫其北迁。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以兵围郃阳(今陕西合阳),兵败,秦于其地设临晋县,族亡。遗民后多与秦人融合。
古族名。或为“丽土之狄”西迁的一支。秦穆公后,迁居陕西黄河、洛河三角冲积平原,占领原梁国、芮国之地,与※义渠戎筑城数十,皆自称王,建大荔国,王城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朝邑镇西南。为※西戎八国之一,与义渠戎共雄长。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秦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国亡,迫其北迁。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以兵围郃阳(今陕西合阳),兵败,秦于其地设临晋县,族亡。遗民后多与秦人融合。
即“雅库特”(2197页)。
隋朝官署名。大业十一年(615),西突厥射匮可汗遣侄儿率诸部首领到长安朝贡,同年朝贡者尚有龟兹、疏勒、于阗等使者。为处理日益繁多的西域事物,接待西域来使,设此专门机构。
见“姚兴”(1172页)。
548—627隋朝大臣。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字弘大。北齐时为高平王文学,北周时,任定州(治今河北定县)总管杨坚记室。入隋,迁给事郎等职,参加讨伐陈朝之役,撰有《隋开业平陈记》。开皇十年(590)
?—394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字叔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慕容廆侄孙,慕容运孙。自前燕建熙十一年(370)慕容暐为前秦苻坚并灭后,迁徙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因家贫,常与妻卖
地名。西夏重镇之一。夏景宗李元昊立国称帝前,于大庆元年(1036)升甘州(今甘肃张掖)为此郡。襄宗安全未称帝时曾任镇夷郡王。
古碑铭。亦名《邑子一百二十八人造像记》。北周天和元年(566)立。存陕西蒲城县北尧山乡,《八琼室金石补正》、《关中石刻文字新编》皆有著录。造像者记为128人,实际为87人。羌姓6,昨和氏58人,罕开氏
十六国时期丁零所建翟魏政权君主魏天王翟钊年号。391—392年,凡2年。
古地区名。东汉建安六年(201),益州牧刘璋将原巴郡析为巴东郡、巴西郡、巴郡三个行政区划,合称三巴。约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南朝宋泰始五年(469)置三巴校尉,领原三巴及梓潼、荆州
鄂温克族婚礼仪式之一。鄂温克语音译,意为“告别宴”。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旧时姑娘出嫁由女方族人和亲友送往,当天留住男家,翌日清晨,新婚夫妇在蒙古包内宴请参加婚礼的亲友,当宴会临近结束时,由坐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