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驿站
元代驿站名。设于首都大都(今北京),为全国驿站总枢纽。通过逐站接力,通往全国主要干线。东路、北路经通州、蓟州衔接辽阳、岭北行省驿路。西路经昌平,至榆林,分别与西路驿站相接。南路经良乡、涿州。南下与南方各行省驿路相接。是时,大都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有驿路四条:纳钵西路、黑谷路、东道御史按行之路及帖里干道第一段。上隶朝省,下达全国各地。因驿传繁剧,按额定有站车589辆。步站按额定有站车194辆。
元代驿站名。设于首都大都(今北京),为全国驿站总枢纽。通过逐站接力,通往全国主要干线。东路、北路经通州、蓟州衔接辽阳、岭北行省驿路。西路经昌平,至榆林,分别与西路驿站相接。南路经良乡、涿州。南下与南方各行省驿路相接。是时,大都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有驿路四条:纳钵西路、黑谷路、东道御史按行之路及帖里干道第一段。上隶朝省,下达全国各地。因驿传繁剧,按额定有站车589辆。步站按额定有站车194辆。
吐蕃大臣。又作桂干,意为“桂氏师长”,又称论钦波桂氏。赞普赤德祖赞(704—755年在位)及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又称“执法大臣”(却论),出身桂氏族。赤德祖赞死后,反佛大臣※马祥仲巴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思平年号。937—?。
贵州水西土司区划名。“则溪”,彝语音译,意为“仓库所在地”。贵州水西(鸭池河以西)安氏土司(初治贵阳城西半部,后移治黔西城)所辖十二则溪,初为仓库所在地,设官驻兵管理,后演变为行政区划和军事据点。每一
地名。西夏重镇之一。夏景宗李元昊立国称帝前,于大庆元年(1036)升甘州(今甘肃张掖)为此郡。襄宗安全未称帝时曾任镇夷郡王。
裕固族地区喇嘛教黄教寺院。位于今甘肃省肃南县康乐地区。建于清康熙(1662—1722)年间。原属青海塔尔寺管辖,后归青海大通县郭莽寺(又名广惠寺)管辖。为大头目家(部落名)宗教活动中心,亦是当地政治、
?—616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拓跋鲜卑元氏。西魏文帝※元宝炬第五女。初封晋安公主,适略阳公宇文觉。及557年觉即位,立为王后。寻觉被废,出俗为尼。建德元年(572),武帝宇文邕诛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明永乐七年(1409)三月,设忽儿海卫,后恼纳、塔失叔侄争印。五月瓦刺金河等处女真首领塔失等23人来朝,析忽儿海卫置该卫,以塔失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赐诰印、袭衣及钞币
藏语“差新”、“差兴”、“差莎”、“差丹莎新”的意译。即支差的土地。民主改革前藏族地区称为※差巴的农奴从农奴主处分得的一种份地名。其条件是必须保证为农奴主支应各种徭役,或者还有实物、货币等,并被固着在
见“宇文毓”(8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