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中国近代各族人民共同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加重压迫剥削,地主阶级加紧兼并土地,各民族农民贫病交加,饥寒交迫,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广西各民族革命风潮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王朝经世文续编》卷94)。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汉族)、冯云山(1822—1852,广东花县人,汉族)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创立拜上帝会,次年到广西壮、瑶、汉地区进行秘密反清活动,结识不少壮族、瑶族领袖。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1、11),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参加这次武装起义的除汉族农民外,还有大量壮族、瑶族矿工、烧炭工及贫苦农民参加。第一个牺牲的烈士卢六(后追封为嘏王)即是壮族。有人估计,当时参加金田起义的壮族有几千人,约占当时起义军总数的1/4至1/3(广西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初稿)。咸丰元年(1851)九月,太平军攻克永安(今蒙山)。十二月,封五王,其中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为壮族,翼王※石达开之母也是壮族。次年四月,太平军北攻桂林,六月破全州,冯云山牺牲于蓑衣渡附近。九月,围长沙,萧朝贵死难。三年(1853)一月,占武昌,沿江东下,势如破竹。三月,占领南京,遂定都,称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对内主张“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废除民族压迫,对外坚持独立自主,否认不平等条约。同时派兵北伐西征,北伐军主将林凤祥、李开芳和有“飞将军”之称的曾天养、1859年率军攻克苏州因功受封的慕王谭绍光以及在太平天国后期赞助天王掌理国政的赞王蒙得恩,皆为壮族。清人撰《贼情汇纂》还提到瑶族、壮族妇女在太平军中的重要作用:“贼素有女军,皆伪王亲属,徭僮丑类,生长洞穴,赤足裹头,攀援崖谷,勇健过于男子,临阵皆持械接杖,官军或受其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三))在此期间,广西、贵州、云南少数民族农民不断掀起新的武装起义,遥相声援。革命遍及18个省,坚持斗争达14年之久。动摇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直至同治三年(1864)七月,天京沦陷,失败。太平军余部仍继续奋战两年多。

猜你喜欢

  • 孝成康靖皇帝

    见“耶律贤”(1302页)。

  • 格西多吉周

    元代吐蕃僧人。宋淳祐四年(1244),随萨迦派领袖八思巴至内地归顺蒙古。十一年(1251),八思巴伯父萨班于凉州去世后,八思巴继为萨迦教派法主,循萨班之志,决意将萨班与蒙古所议定吐蕃归顺蒙古的决定付诸

  • 洛桑坚样嘉措

    1768—1816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乾隆三十一年(1766),洛桑丹悲坚赞圆寂后,被选为转世灵童,即塔尔寺阿嘉呼图克图三世。出生于青海郭密氏族的贺尔加庄。幼年在塔尔寺学经,后赴西藏色拉寺拜师学

  • 苏禄王墓

    明朝来华病逝的苏禄王国东王墓地。地在山东德州市西北部北营村。永乐十五年(1417)八月初,加里曼丹岛与菲律宾群岛之间苏禄王国东王巴都葛·巴哈剌率弟西王、峒王及眷属340余人来华访问,到达北京,受成祖朱

  • 瑯峤番

    清代文献对部分高山族称谓。泛指居于凤山县(今属台东县)南境瑯峤山中的高山族。共有“番社”18个,分布在深山密林或险阻溪岸。善用镖枪、竹箭,主要以狩猎为生,种植少量芋薯为副食。《番社风俗》云:“瑯峤生番

  • 花园教育学校

    解放前新疆奇台县乌孜别克族学校名。乌孜别克语又称“古丽鲜玛力甫”。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主要教授语文、地理、历史等课程。除以乌孜别克语授课外,还讲授汉语。为当地少数民族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和促进各族

  • 刘髯公

    1893—1938近代新闻家。名学庸,字仲儒、笔名髯公。直隶武清(今属天津市)人。回族。幼读私塾,学习孔孟。1920年经法国人地柏义介绍,到天津法租工部局任侦探长。1924年与段松坡、薛月楼创办《新天

  • 札答兰

    即“札只剌”(432页)。

  • 尼古扒

    傈僳语音译,意为“祭鬼人”。旧时傈僳族普通男巫师。主要从事占卜打卦,主持祭祀。据说其不能见到鬼(尼),不能用咒语驱鬼或杀鬼,也不能杀魂致人于死命。故其社会地位较另一种巫师※“尼扒”为低。通常每一个村寨

  • 根布

    藏语音译,又译格波。意为“老人”、“长者”。旧时西藏农牧区传达差役通知或直接分派※乌拉差役的头人。由※宗本或所属领主委派及※差巴轮流担任等。在谿堆之下,管理庄园百姓,主要负责分派乌拉差役,接待过往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