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枢密院

契丹枢密院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又称“契丹北枢密院”。《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事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是衙署属北面朝官,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盖辽太宗南下灭后晋,入汴(今河南开封)时(大同元年,947年)始置,《世宗纪》载,是年八月,“始置北院枢密使。”以※耶律安抟为首任。其职任“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一说,此为设置初期的分工,以后执掌有所扩大。)契丹习俗崇日,毡帐皆东向,因该署“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正职为北院枢密使,另设知北院枢密使事、北院枢密副使、同知北院枢密使事、签书北枢密院事、枢密直学士、枢密令史等。终辽一代(一说辽中期以后),以是衙署权势最重,《金史·左企弓传》:“辽故事,军政皆关决北枢密院,然后奏御。”据统计,先后出任北院枢密使者40余人,除居特殊地位的韩德让(赐姓名耶律隆运)和另一被赐国姓的刘霂外,其余全为契丹人。辽代末年,皆以皇太子(皇位继承人)为总北南院枢密使事。据《辽史·百官志》载,契丹共设三枢密院,于※北面朝官中设“契丹北枢密院”和“契丹南枢密院”;于南面朝官中又有“汉人枢密院”,今人研究认为,此系史载有误,后两者为同一衙署的不同称呼,而契丹北枢密院即契丹枢密院。

猜你喜欢

  • 巴故告亚罗

    见“活路头”(1733页)。

  • 内牛录

    参见“内佐领”(307页)。

  • 克西克腾

    见“克失旦”(986页)。

  • 纳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拉新河卫,并说清代拉新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00余里。

  • 舞溪

    见“五溪”(262页)、 “无溪”(244页)。

  • 沙班

    元代诗人。字子中。回回人。居杭州。出身进士,曾任建安(今福建建瓯)经历,后升湖广行省(治鄂州,即今武昌)左丞。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于庆远路(今广西宜山县)创办义学,以教为任。工诗,多山

  • 温宿府

    清代新疆府名。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直隶州改置。治所在今新疆阿克苏县。领温宿(今阿克苏)、拜城2县。辖大庄30处、15驿站、4卡伦。隶喀什噶尔办事大臣。总兵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近10000

  • 后召庙石窟

    见“真寂寺”(1819页)。

  • 菘骏

    ?—1891清朝大臣。字镇青。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咸丰八年(1858)举人,由兵部笔帖式累迁郎中。同治六年(1867),出为广东高州知府。历山东沂州知府、广西按察使、直隶布政使、漕运总督。光绪十二

  • 矮儿克勿

    见“满五索”(23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