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洛布扎
藏语音译,又作孜拉扎,意为僧官学校,亦称孜仲学校。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由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持校务,布达拉宫的囊吉扎仓负责实际管理与教学。派僧官任教,课程以佛经、藏文书法、文法、韵律、诗词为主,亦习学历算。校规较严,凡贵族子弟已出家者及现任僧官徒弟,均可申请,考试合格,经译仓批准,录取后,即可入校受教。学制两三年,毕业后可为仔仲(僧官)。1959年停办。
藏语音译,又作孜拉扎,意为僧官学校,亦称孜仲学校。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由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持校务,布达拉宫的囊吉扎仓负责实际管理与教学。派僧官任教,课程以佛经、藏文书法、文法、韵律、诗词为主,亦习学历算。校规较严,凡贵族子弟已出家者及现任僧官徒弟,均可申请,考试合格,经译仓批准,录取后,即可入校受教。学制两三年,毕业后可为仔仲(僧官)。1959年停办。
旧时西藏地方世俗道德规范。源于吐蕃时期。内容为:敬信三宝;求修正法;报父母恩;敬重有德;敬贵尊老;利济乡邻;直心小心;义深亲友;追踪上流,远虑高瞻;饮食有节,货财安分;追认旧恩,及时偿债;称斗无欺;慎
见“白苏尼咥”(605页)。
旧时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土司衙门中头目之一。因其职司而得名。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官庄,巡视田间,督促和组织田丁耕作,兴修水利,修渠筑坝,引水灌溉;帮助土官催收谷租;并督促田丁按期给土官缴纳薪柴等。由家奴
见“耶律濬”(1305页)。
藏语音译。唐代吐蕃宫室名。又译青哇达孜。地在西藏山南琼结。系传说中早期赞普布岱恭杰时所建,系继雍布拉冈宫后之第二座王宫。依山而建,王室相联,至今仍见其雄伟遗迹。※松赞干布之父※囊日松赞自此扩展势力至拉
见“猛安谋克”(2077页)。
1206—1251蒙古国宗王、大将。又译扩端、库腾。孛儿只斤氏。太宗※窝阔台次子。父在位时,受封西夏故地,驻河西,后又得东平路(治今山东东平)47741户为食邑。太宗七年(1235),率右路军征南宋,
见“皮山国”(670页)。
1392—1481又名益桑孜巴。生于今西藏山南琼结区下部昂巴热地方之纳梅古镇。桂·顿·琼内多吉第三子。9岁从坚耶堪布桑结贝哇出家为僧。后历随诸大师学入行论、因明释、般若、慈氏五论、中观六论、那若六法、
约1799—1855清代纳西族诗人、画家。字秀岐,号西屏,原名李梭。聪敏,有才华,工诗文,所画山水,尤为著名。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初留京任户部广东司主事,后到广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