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尚白

尚白

蒙古族传统习俗。自古以来,居住在大漠南北的蒙古族,与白色有不解之缘,以游牧为业,牧放白色的羊群,食用白色的奶和奶制品,住白色的毡帐,穿白色的羊皮袄,使他们对白色产生亲切敬爱之感,以白色为圣洁、高贵、吉庆、丰富的象征,故素来崇尚白色。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时,立起“九斿白纛”,令氏族长老(别乞)穿白衣骑白马。从元朝开始,蒙古族称岁首为“白月”。贵族自称为“查干牙孙”(白色氏族)。宫廷在重要年节和庆典都穿白衣、白靴。贵族死后,用白色腰带、靴、袜装殓。皇室的马群都是精选的白马。重大节日用的马奶酒均需以白骒马奶酿制,命各部进献白马、白驼,指令南方邻国进贡白象。明代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至青海仰华寺迎接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时,穿白衣骑白马,象征沐浴佛教之光,并对佛教的敬重。嘉靖二十五年(1546),俺答汗为表明与明朝建立通贡互市的诚意,特准备向明朝进贡“白骆驼九头、白马九匹、白牛九只”,为蒙古族最崇高的礼仪。清代,蒙古各部每年要向清廷进献白驼、白马组成的“九白之贡”。蒙古萨满跳神、祭祀时也往往穿白衣、舞白鼓。成吉思汗卒后,建立八座白色毡帐作灵堂,称“八白室”,每年举行祭典时,都要刑白驼、白马,以示隆重。他们称呼心地善良的人为“白人”,“象奶一样洁白的心肠”。历来把“白食”(奶制品)作为高贵的食品,招待尊贵的客人,以白食祝行人一路平安。长辈以洁白的鲜奶向过生日、结婚的儿孙晚辈祝福。禁止将奶抛洒在地。人们以洁白的哈达献给长辈和贵宾,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猜你喜欢

  • 树者

    敕勒袁纥部首领。其部原居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后屡为北魏所破,部分迁入漠南。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北魏征发四镇敕勒征南齐,因敕勒之众不愿随魏军南征,遂推其为首领,聚众举兵,欲北投柔然,击败前

  • 罗瑞灵长

    党项人。西夏初期切韵博士。和令��犬长共同编纂以九品音分类的西夏文字典《音同》。后此书多次刊印,流行颇广。

  • 众部族军

    见“部族军”(1905页)。

  • 马合木

    ?—1508或1509※东察合台汗国第十二代汗。蒙古族。※羽奴思汗长子。1487年,父卒,继位,都塔什干,名义上为汗国大汗,实只统治汗国西部,汗国东部由其弟※阿黑麻汗统治,都吐鲁番,汗国复分裂为东西两

  • 鲁布衙门

    驻藏大臣衙门别称。位于拉萨大昭寺以西,为驻藏大臣衙门和兵营地。因衙门前有石狮一对,藏人俗称其为“夺僧格”。咸丰七年(1857),藏中不靖,将离城较远之北郊扎什城驻藏大臣衙门及兵营移至拉萨城,官兵在扎正

  • 格尔巴

    藏语音译,亦作“古扎”,意为“私有者”或“上等贵体”,指世俗贵族,即官家等级。原西藏地方政府世袭官吏,占有一定土地和农奴,享有庄园,不向政府交付大笔税务,在自己的庄园向农民征收差税,是一特权阶级。

  • 重元之乱

    辽(契丹)朝中期的重要政治事件。重元,即耶律重元,为辽圣宗耶律隆绪次子。太平十一年(1031)六月,圣宗卒,由长子耶律宗真(重元兄)即位,是为兴宗。其母钦爱皇后自立为皇太后摄政,欲废兴宗,立重元,重元

  • 松漠纪闻

    书名。宋洪皓撰。三卷。成书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皓字光弼,江西鄱阳人,政和(1111—1118)间进士。南宋建炎三年(1129),以征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被拘留燕京15年,其间随笔录有关

  • 乾隆帝

    即“弘历”(643页)。

  • 哲理也台

    元书法家,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回回人。先世本西域人。入中原后,寓居吴中。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进士,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