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咱呼图克图
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又译印藏呼图克图。明崇祯十三年(1640),奉五世达赖、四世班禅之命赴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参加卫拉特、蒙古王公会盟,参与制定《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清崇德七年(1642,随蒙古高僧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使团赴盛京(今沈阳)会见清太宗,代表西藏的蒙、藏上层和清朝建立联系,并多次赴卫拉特蒙古各部传教、主持各种法事,和卫拉特蒙古著名高僧咱雅班第达过从甚密。圆寂后,其转世灵童为声名显赫的准噶尔博硕克图汗噶尔丹。
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又译印藏呼图克图。明崇祯十三年(1640),奉五世达赖、四世班禅之命赴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参加卫拉特、蒙古王公会盟,参与制定《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清崇德七年(1642,随蒙古高僧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使团赴盛京(今沈阳)会见清太宗,代表西藏的蒙、藏上层和清朝建立联系,并多次赴卫拉特蒙古各部传教、主持各种法事,和卫拉特蒙古著名高僧咱雅班第达过从甚密。圆寂后,其转世灵童为声名显赫的准噶尔博硕克图汗噶尔丹。
见“二十四史”(6页)。
见“萨喇尔”(2008页)。
见“火筛”(392页)。
参见“车里宣慰世系”(282页)。
西夏诸王位之一。位在第二。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莫玉珞”,西方文献称“阿波尔”。传说其祖先与藏族祖先为兄弟,向南迁移时,因路程遥远,粮食吃完,把写上文字的牛皮也吃掉,所以至今无文字。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米林县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为“喀什噶尔属境”。帕米尔高原“八帕”之一,即今阿尔楚尔帕米尔(阿里丘尔谷地,原中苏待议地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副将军富德追大、小和卓至此,剿敌4
金代学者。契丹族。曾任翰林修撰。大定年间,始开女真进士科,十三年(1173)八月,与侍御史完颜蒲涅、太常博士李晏等为主考,策女真进士。徒单镒等27人及第。十五年(1175),世宗诏以女真字译诸经,他受
清朝将领。朝鲜族。韩氏。满洲正黄旗人。一等参将韩义之子。初授一等侍卫,累迁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康熙十一年(1672),迁护军统领。十四年(1675),从内大臣佟国纲率师驻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备御察哈尔
?—525北魏宗室。字伯僬,小字夜叉。鲜卑元氏(拓跋氏)。京兆王※元继子。宣武帝元恪时,任员外郎。娶灵太后妹为妻,及太后临朝,授通直散骑侍郎。妻被封为新平郡君,迁冯翊郡君,任女侍中。威势日盛,历迁散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