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岭北驿站

岭北驿站

元代蒙古地区之驿站。岭北行省为元明统治集团的“兴王故地”,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已有通往内地和西域的驿站,供官吏和使臣往来及运送粮饷之需。至窝阔台汗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正式建立驿站制度,扩大驿站的路线,和林至中原设37站,至察合台、拔都封地亦设站。元世祖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屡整顿蒙古地区驿道,成为联系腹里(中书省直辖地区)和北疆的动脉,时“北方立站帖里干、木怜、纳怜等一百一十九处”(《元史·地理志》),其中帖里干道有57站,木怜道38站,纳怜道有24站。纳怜道为“专备军情急务”而设,只许悬带金银字牌面,通报军情机密之重要使臣经行。驿站多选择近捷便当,所经道路平稳,便于交通的践线建立,各站之间的站距不一,一般从五六十里至百数十里不等。有的因站距过长,在道半别置官舍,称“腰驿”。后因战争、灾荒、地震等原因,曾因事制宜进行调整。设驿令、丞、提领治理。驿站设有驿舍,为来往使臣按规定提供食宿、驿马,使臣或官员自备的马匹称“长行马”,由驿站按规定供给草料,驿站定额以外备用马匹称“贴马”,由站户在家喂养,以备急用时顶替。备有车辆的驿站,承担运输贡品及急需物资。还备有牛、骆驼等交通工具。

猜你喜欢

  • 舍利威

    见“舍利畏”(1468页)。

  • 焉耆—龟兹文

    公元3—9世纪居住在中国新疆操印欧语的居民使用的一种古代文字。20世纪初发现于新疆的库车、焉耆和吐鲁番等地。它所记录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东支。由于这种语言过去很长时间被认为是“吐火罗语”,所以这

  • 李温陵集

    书名。明回回人※李贽(1527—1602)撰。20卷。为李氏诸书之选集。卷1—13为《答书杂述》,亦即《焚书》;卷14—17为《读史》,即摘录《藏书》中史论部分;卷18、19,为《道原录》,即《说书》

  • 博木博果尔

    清初索伦部著名首领。又作博穆博果里、博穆波果尔、博古里、奔博果尔、奔波果尔。鄂温克族(一说达斡尔族)。世居额尔古纳河与精奇里江之间,以地为姓。以才勇见长,得众心,江南北各城、屯俱附之。下辖多科、噶尔达

  • 根惇

    ?—1705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鄂托克首领。又作根敦。号额尔克岱青。博尔济吉特氏。硕垒乌巴什孙。康熙二十五年(1686),札萨克图汗部台吉罗卜藏额璘沁逃奔准噶尔后,众无主,受命辖其众,授札萨克。

  • 康古鲁

    见“康古六”(2101页)。

  • 陇西郡王

    封爵名。 (1)五代梁乾化三年(913)末帝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进此爵,为党项首领封王之始。(2)后周广顺元年(951)太祖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为此爵。

  • 阿罗喊

    616—710唐朝官员。原籍波斯,出身望族。唐高宗显庆(656—661)年间,应唐政府召请,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任职。继受命为拂林国(东罗马)招慰大使,并与之建立良好关系。又为建武则天纪功碑立过功,累

  • 胡兰

    ?—164东汉长沙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之一。桂阳(今湖南郴县)人。详见“长沙武陵蛮起义”(371页)。

  • 拉堆绛万户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又作绛万户。建制见“拉堆洛万户”(1373页)。治所在今西藏昂仁县,管民2250户。拉堆绛万户《元史》失载,其辖区在藏地方上部以北,领地甚广,万户长为西夏王室后裔,夏亡后迁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