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岭北驿站

岭北驿站

元代蒙古地区之驿站。岭北行省为元明统治集团的“兴王故地”,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已有通往内地和西域的驿站,供官吏和使臣往来及运送粮饷之需。至窝阔台汗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正式建立驿站制度,扩大驿站的路线,和林至中原设37站,至察合台、拔都封地亦设站。元世祖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屡整顿蒙古地区驿道,成为联系腹里(中书省直辖地区)和北疆的动脉,时“北方立站帖里干、木怜、纳怜等一百一十九处”(《元史·地理志》),其中帖里干道有57站,木怜道38站,纳怜道有24站。纳怜道为“专备军情急务”而设,只许悬带金银字牌面,通报军情机密之重要使臣经行。驿站多选择近捷便当,所经道路平稳,便于交通的践线建立,各站之间的站距不一,一般从五六十里至百数十里不等。有的因站距过长,在道半别置官舍,称“腰驿”。后因战争、灾荒、地震等原因,曾因事制宜进行调整。设驿令、丞、提领治理。驿站设有驿舍,为来往使臣按规定提供食宿、驿马,使臣或官员自备的马匹称“长行马”,由驿站按规定供给草料,驿站定额以外备用马匹称“贴马”,由站户在家喂养,以备急用时顶替。备有车辆的驿站,承担运输贡品及急需物资。还备有牛、骆驼等交通工具。

猜你喜欢

  • 马文升

    1426—1510明朝大臣。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友松道人。再号三峰居士,回族。河南钧州(今禹县)人。幼聪慧好学。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景泰二年(1451)中进士。授浙江道监察御史,曾先后巡抚山

  • 骆王

    骆越人首领。参见“骆越”(1782页)。

  • 西辽帝国

    见“西辽”(689页)。

  • 乌仁哈达尔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据说是专司无名病的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传说它是由鄂伦春南面的地方传入,无神像,用狍子和野猪供祭。

  • 莫贺咄特勤

    见“契苾葛”(1565页)。

  • 贺井塔

    古塔。位于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西南康平区景董乡曼贺井傣族村寨东北。塔呈正方形,分4层。第一层为方形,第二层如倒覆铜钟,第三层为棱形方台,第四层似方形花瓶。塔尖已毁。为当地及老挝边境小乘佛教信徒

  • 乌真超哈

    满语音译,“重兵”之意,系指炮兵。后金天聪八年至顺治十七年(1634—1660),满汉语均用以称谓汉军一旗及八旗汉军。天聪五年(1631)春,后金汉匠首次铸造红衣大炮成功,共得40门,遂以佟养性统辖八

  • 钵鲁欢

    见“博尔忽”(2150页)。

  • 那木儿台吉

    见“五路把都儿台吉” (267页)。

  • 小水貊

    见“梁貊”(2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