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帕拉哇

帕拉哇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全称帕觉拉康。宅第近江孜。传为不丹帕觉拉康寺一僧人的后裔,此僧因故被遂出不丹,被赐以一座后藏已故统治者的庄园。仅有1女,嫁努玛哇家族,所生子仍嗣承帕拉之名。18世纪上半叶,此家族尚默默无闻,乾隆五十六年(1791),成员帕觉拉康巴丹津那木结为前藏代本,同年,在定结与廓尔喀交战,五十八年(1793)升任噶伦。另一成员噶准才旦曾与其他官员赴理塘寻察十世达赖喇嘛楚臣嘉措灵童。道光九年(1829),有孜本帕拉在噶伦沙扎领导下,与其他官员安排地租,获清朝赐三品顶戴,十四年(1834)升噶伦,即汉文献中之噶伦索南嘉布。其子白玛结布于三十年(1850)为孜本,咸丰十年(1860)升噶伦,同治五年(1866)赐孔雀花翎。有达木扎西达吉于光绪三年(1877)升噶伦,赐三品顶戴。有帕拉杰尊绛巴曲坚为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有影响的僧官之一,十四年(1888)为孜仲,1920年为堪钦,1922年为基巧堪布。有彭措南杰,初仕噶雪,后升噶仲,为江孜宗本。其子土登沃丹,1932年为雪仲,1939年为孜仲,后随达赖喇嘛逃亡印度。

猜你喜欢

  • 帖哥术探花爱忽赤

    元朝将领。畏兀儿人。八思忽都探花爱忽赤之子。宪宗蒙哥时(1251-1259年在位),受命管理渴密里(今哈密)及曲先(今库车)诸宗藩之地。中统(1260-1264)初,被叛王阿里不哥党浑都海、阿蓝答儿所

  • 拾瓦戛缩

    又称“拾瓦拢”。景颇语音译,意为“公共的劳动”。当地汉话称“官工”。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群众为山官所服的一种无偿劳动。每个山官都有一定范围的辖区,规定在其辖区内的农户每年在撒谷、栽秧和收割等农忙季节,

  • 金帐汗国

    见“钦察汗国”(1668页)。

  • 可忒

    ①契丹语音译。“无极”之意。宋人余靖在庆历三年至五年(1043—1045)先后三次出使契丹,颇晓契丹语。曾在辽兴宗的筵席上作汉语与契丹语交杂的《北语诗》,受到兴宗赞赏。内有“圣寿铁摆俱可忒”句(见《契

  • 苏马

    1245—1294元代景教徒。时人称拉班·马·苏马。畏兀儿人。昔班之子。早年从景教总主教马贵哇尔吉受洗礼。至元十五年(1278),同汪古部贝尼尔子马可思从大都(今北京)出发往耶路撒冷朝圣,途经霍山、宁

  • 闪殿魁

    ?—1903清朝将领。顺天昌平(今北京昌平县)人。回族。咸丰二年(1852),由行伍投效宣化镇标,随征江南;因在安徽、江苏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以功赏六品蓝翎。同治二年(1863),从江苏巡抚李鸿章征战

  • 囊俏

    布依语音译。亦译“样梭”、“浪俏”、“朗绍”、“朗冒”。汉语称“赶表”。布依族青年男女谈爱找对象之习俗。流行于贵州。多于节日、街日举行。地点在田野、山坡间。开始时一般为集体进行,一群男青年对一群女青年

  • 托普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佤族以人体上肢为计算长度的单位。解放前西盟佤族地区大多没有专门量度器,量度的观念也很单薄,一般以人体的关节测量长度:两臂伸开的长度为一“托普”;臂弯到指头的长度为一“所”;拇指与小指

  • 兀鲁思罕

    明代蒙古朵颜卫领主。成吉思汗部将※者勒蔑(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革兰台第六子。受明封都指挥佥事。嘉靖(1522—1566)间,因部属入扰明境,受长兄影克责罚,此后与明朝关系友好。万历二年(1

  • 道州僚

    见“道州蛮”(22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