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幽州之战

幽州之战

①五代后梁乾化年间,河东晋王李存勖(沙陀人)攻幽州灭大燕之战。幽州(治今北京市城区西南)为河北藩镇割据地区之一。后梁开平元年(907),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子刘守光杀兄囚父占据幽州后,自恃兵强地险,欲称雄河北。先胁迫成德、义武等六镇推其为盟主,继又求得后梁太祖朱温(朱全忠)授其为河北道采访使。乾化元年(911),他囚杀谏臣,一意孤行,称帝改元,国号大燕。十一月,发兵2万进攻义武镇所属容城(今河北容城西北)。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向晋王李存勖告急求援,晋与燕接垠,李存勖深感刘守光向四周扩展实为心腹之患,遂采纳诸将先取幽州后攻梁的建议,即派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领兵救援。二年正月,周德威率军3万,东出飞孤(今河北涞源),至易水(今河北易县境),与成德镇将王德明、义武镇将程岩会合。三镇兵攻下燕之祁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围涿州,乘胜直抵幽州城下。守光率众固守,并向后梁太祖朱温求援。二月,朱温亲率号称50万之军北上救燕,以雪柏乡战败之耻。三月,攻下枣强城,无问老幼皆杀之,流血盈城。途至��县(今河北景县),遭晋将李存审军袭击,部众惊慌溃乱,朱温烧营夜遁,羞愤成疾,撤军南返,后病重,被子朱友珪部下杀于洛阳寝殿。梁内部变乱,无暇北顾,燕失南援。晋周德威以部分兵力围攻幽州,又令诸将分路进攻燕之州县,以断幽州外援。在龙头冈(羊头冈,在今北京东南)大败出击之燕将单廷珪,斩首3000级。晋军在幽州外围连战皆捷,拔燕顺州、安远军,收降蓟州将成行言等。至三年(913)三月,晋军占领燕大部分州县。刘守光命大将元行钦率骑兵7000人,牧马于山北,募山北兵以接应契丹援军,又以高行珪为武州刺史作外援。晋军先后攻下山后8军,复攻武州(今河北宣化),迫使高行珪、元行钦相继败降,又攻儒州(今北京延庆)、平州(今河北卢龙)等地,孤立幽州。四月,晋军进逼幽州南门,刘守光致书请和。五月后,晋军先后攻取营州、莫州、瀛州。九月,守光引兵夜出,复取顺州,十月,又率众5000夜出欲入檀州,遭周德威截击,仅以百余骑逃回幽州城内。求援于契丹未果,再向周德威请降,表示待晋王至即开门听命。十一月,李存勖亲至城下,刘守光又借故推托。李存勖遂督诸军攻破幽州城,俘刘仁恭等。刘守光携妻子潜逃,不久被擒,燕亡。次年,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相继被杀。 ②契丹王朝建国初与中原王朝的一次战役。916年,契丹开国后即引兵南下攻晋,连下朔、武、妫、蔚、新州后,乘胜进围幽州(今北京),次年三月,开始攻城,史称:“是时言契丹者,或云五十万,或云百万,渔阳以北,山谷之间,毡车毳幕,羊马弥漫。”(《旧五代史》卷28)战斗异常激烈,契丹纳汉人卢文进之法,掘地道,起土山,四面猛攻。城中坚持防守,下穴地燃膏,上熔铁汁浇洒,日死千计,攻城不下。四月,晋遣李嗣源、李存审、阎宝等救援。嗣源自易州北行,逾大房岭,循涧而东,距幽州60里,遇契丹兵。一军在山上,一军行涧下,至谷口,契丹军阻其前,嗣源以百骑先进,三入阵中,斩酋长1人,契丹军始却。存审命步兵伐木为鹿角,人持1枝,止则成寨,待契丹军至,寨中发万弩射之,人马死伤遍野。行至幽州附近,存审将羸兵曳柴燃草而进,烟尘迷天,契丹莫测多少,后军遂鼓噪合战,契丹军大败,北遁,弃车帐铠仗满野,晋兵追之,俘斩万计。幽州保卫战阻止了契丹南下的攻势,逼其回军,以后再亦无力攻下幽州。

猜你喜欢

  • 俺答谢表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等致明穆宗的表文。亦称《北狄顺义王俺答谢表》。隆庆四年(1570),※俺答汗孙※把汉那吉投明,促成双方议和,结束了明蒙之间200余年的战争状态。翌年,明廷同意俺答封王、通贡、

  • 熟黎

    宋至清对部分黎族的称谓。最早见于《桂海虞衡志》:“(海南)有黎母山,诸蛮环居四傍,号为黎人,内为生黎,外为熟黎”。指居处接近汉族地区,较早接受汉人经济文化影响,不少能半通汉语,时出与汉人互市,先后归属

  • 外剌

    即“斡亦剌”(2425页)。

  • 鬼方

    中国北方及西北古族名。亦作“”、“方”、“媿方”、“嬇方”、“鬾方”、“鬼方氏”、“鬼方蛮”等。见于甲骨、金文及《易经》、《诗经》等古籍。常与昆戎、昆夷、绲夷、串夷、畎

  • 西藏奏疏

    书名。辑自钦差驻藏大臣孟保、海朴等人奏折。10卷。主要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国策动拉达克首领勾结森巴人武装入侵阿里和西藏人民反击入侵者,收复失地之经过,以及惩办军务失职之满汉官员和藏族噶伦官员

  • 花户

    旧时四川甘孜藏族地区的一个社会等级。即没有领种差地的无地户。有原来即无土地者,亦有差户失去土地地位下降或外地流落而至者。大都靠当雇工或经营小商、小手工业为生。除少部分外,依法不负担差役、粮赋。经济上受

  • 萨催

    藏语音译,意为“驿站”或“短站运输差”。为※“宗解”(长站运输差)的对称。又作萨璀。(1)旧时,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2)原西藏地方政府外差中,从一驿站送往另一驿站的短站运

  • 阿萨兰回鹘

    即西州回鹘。因其王称阿萨兰汗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 汉人枢密院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又称“契丹南枢密院”。《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侍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 伊穉斜单于

    即“伊稚斜单于”(8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