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里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弘吉刺部分支之一。始祖为秃速不·答兀忒之次子弘里兀惕,以人名为部名。据拉施特《史集》载,该部亦出自额儿古涅昆(今额尔古纳河流域),为※都儿鲁斤蒙古诸部之一。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弘吉刺部分支之一。始祖为秃速不·答兀忒之次子弘里兀惕,以人名为部名。据拉施特《史集》载,该部亦出自额儿古涅昆(今额尔古纳河流域),为※都儿鲁斤蒙古诸部之一。
见“固勒扎庙”(1433页)。
1504—1547明代蒙古可汗。又称博迪阿拉克(钵帝阿拉克)库登汗,亦克汗、或译作保只、不地、孛只等,明人亦称为小王子。孛儿只斤氏。※达延汗长孙,※图鲁博罗特长子。正德十二年(1517),达延汗去世,
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原为※弹汗州,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率众附唐,唐以※纥便部而置是州,隶※松漠都督府。唐玄宗开元四年(716),更为归顺州(一说析其中部分新为
见“伯颜猛可”(1092页)。
书名。乾隆三十七年(1772)傅恒等奉敕编纂。有前、正、续三编。首编54卷,自康熙三十九年(1700)七月乙未起,迄于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壬申;正编85卷,自乾隆十八年十一月甲戌起,至乾隆二十五
唐宋时期抚水州豪族。唐时抚水州在黔中道南部(今贵州三都、广西环江一带)。居民主要有区、廖、潘、吴四姓,首领皆出自上、中、下三房及北遐镇蒙姓。上房居帚洞,中房居前村,下房居博贺村。住地稍平,夹龙江以种植
旧时东乡族婚俗。即信奉伊斯兰教同一教派的※“哲玛”(亦称、哲玛其,为地区性宗教单位,回族称教坊)之间的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的原则。明末清初,甘、宁、青地区伊斯兰教教派门宦不断兴起,各教派之间的排他性日趋严
明代西北卫所名。其地元时为贵德州,属吐蕃宣慰司。入明后,于洪武八年(1375)正月改置归德守御千户所。治所在今青海贵德。是年五月,其地吐蕃诸部往河州(今甘肃临夏)市马,与明通互市。永乐九年(1411)
见“金牌信符”(1478页)。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玛藏岩寺”,又称觉化寺、金刚崖寺。在青海互助县。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曲卧日山修行之藏僧玛·释迦牟尼、藏·饶赛、肴格迥等携律经典逃至青海,曾居于此寺。公元1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