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护法明公德运碑赞摩崖

护法明公德运碑赞摩崖

宋代云南大理国碑刻。全称《大理国护法明公德运碑赞》,亦称《威楚德运碑赞摩崖》、《高量成碑》、《德运碑》等。在今云南楚雄市区西20余公里薇溪山石崖上。碑文作者姓名剥蚀无考,自称是“大宋国建武军进士”奉命记。据《楚雄县志》载,该碑“上镌《戊寅护法明公德运碑赞》”,则此碑刻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戊寅,即大理国王段正兴即位之十二年,1158)。碑高约2米,宽1.5米,上刻螭纹。内容赞颂大理国(后理国)相※高量成之德政。高氏为历大理国权臣,其曾祖父高升泰曾取大理国而代之,称“大中国”,至其祖父高泰明,归政于段氏,仍任相国、演习等要职,掌军政大权。高量成为相9年,被封为“中国公”。碑文赞其讨平滇东三十七部,“扫除烽燧,开拓乾坤”,“公以礼义为衣服,以忠信为甲胄,以智勇为心肝,远来之者割地而封之,不归化者兴兵而讨之,自是天下大化”。足见其权势之大。碑文还对高量成致仕退居威楚(今楚雄)后的事迹作了颂扬:“四夷八蛮,累会于此”,“虽夷狄之深仇,部曲之死恨,到此归方寸,恶竟冰释。袖刃怀刀,一时捐弃”。可见其仍在威楚操政柄,使“八纮四海,闻命于此”。大理国王再封之为“护法公”。史载高量成事仅寥寥数语,而碑文丰富详切,可补史阙,为研究大理国及高氏的重要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 傣族社会历史分期

    西双版纳傣文文献记载的历史分期。传说此地傣族是从“勐色本”地方迁来。其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傣语称“滇乃沙哈”,并谓此时期的性质为“莫米召、莫米宛、莫米尚”,意为:“没有官、没有佛寺,没有负担(

  • 仁多楚清

    西夏大臣,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统军※仁多㖫丁子。官御史中丞。父死,侄仁多保忠代统军职。以其职虽高而不领兵权,尝请于梁太后请领统军,不许,心中怀怨。永安元年(1098)

  • 尉迟敬德

    585—658唐初大将。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先世鲜卑尉迟氏。隋大业(605—617)末,从军高阳,积阅为朝散大夫。后随刘武周为偏将。武德三年(620),降唐,引为右一府统军。曾从李

  • 用业

    藏语音译,意为“管家”。旧时四川甘孜藏族牧区地方基层组织头人的称谓。一般每部落有1僧或2僧1俗担任,分掌头人与寺庙的财产。多由大头人和寺庙上层的亲属充任,具有经济实力,忠于头人、寺庙者,经大头人或更本

  • 树者

    敕勒袁纥部首领。其部原居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后屡为北魏所破,部分迁入漠南。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北魏征发四镇敕勒征南齐,因敕勒之众不愿随魏军南征,遂推其为首领,聚众举兵,欲北投柔然,击败前

  • 永济桥

    即“程阳桥”(2235页)。

  • 转户

    见“蕃汉转户”(2489页)。

  • 密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陈卫。永乐四年(1406)十月,亦答鲁、能木里女真首领赵州不花、乞歹不花、忙古纳等来朝贡马,与卜剌罕卫同时设立,以赵州不花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县

  • 瓦渣长官司

    元明哈尼族土司。明属临安府。今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清嘉庆《临安府志》卷18“土司志”:官桂思陀之部分置。明初,土司阿英(哈尼族)归附,赐姓钱,授长官司副长官,世袭。其司距府治西南140里。东

  • 承玄

    北凉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年号。428—431年,凡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