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济
即“妣吉”(1260页)。
即“妣吉”(1260页)。
见“石翌”(447页)。
?—1619明代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又作布扬古、白羊骨。女真族(一说为女真化蒙古人)。纳喇氏(原土默特氏)。塔里木卫叶赫部始祖胜根打喇汉六世孙,※卜寨长子。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嗣为贝勒,与※锦
书名。蒙文蒙古编年史。内蒙古札鲁特部高僧固什·答理麻撰。乾隆四年(1739)成书。6卷,97页。记述成吉思汗迄清朝的蒙古族历史。对元末至清初蒙古各部的名称、起源和变迁,提供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史料。其中
见“卜寨”(18页)。
见“明阿特部”(1406页)。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称※敕勒川。名称源于呼和浩特西北部大青山中的“白道”。据《寰宇记》载,白道在原阳镇(在今呼和浩特附近)之北,“至山上当路有千余步土
藏语音译,即“农奴”。解放前藏族地区封建农权制度下的一个阶级,包括※堆穷”和※“差巴”两个等级。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生产者,占总人口的90%。没有土地,祖祖辈辈分别隶属于官家、贵族、寺院三大领主,固
西域古国名。又作柘支、柘折、者舌、赭时。昭武九姓国之一。位于药杀水(今锡尔河)一带。都城方10余里。国有粟、麦,多良马。俗善战。隋大业五年(609),遣使贡献。6世纪中叶隶属突厥。显庆三年(658),
蒙古国将领。又译阿察儿、阿只乃。斡剌纳儿氏。初事铁木真(成吉思汗),任博尔赤(司膳)。南宋嘉泰三年(1203),从战克烈部王罕,兵败合兰真沙陀,与铁木真共饮班朱尼河水誓盟。后随从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
碑铭。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高宗弘历撰,以满、汉、蒙、藏4体文镌刻,现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西北格登山。通体为四言韵文,记述清军进征伊犁、喀喇巴图鲁阿玉锡等引兵夜袭敌营经过。为研究清军平定准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