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敕勒

敕勒

古族名。亦作赤勒、涉勒、赤狄、狄历、铁勒、丁零等,为汉文史籍中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对该族的称谓。一说皆是突厥语Turk(意为“强力”、“气力”)的音译或音变、讹音,系对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之统称。赤狄,为春秋时汉文史籍对该族的称谓;狄历,是该族自号,汉人称之为丁零(古音读作“颠连”)。敕勒,是西晋后,塞外诸族对其称谓。南北朝时,北朝人仅将十六国前迁居内地之敕勒族称为丁零(如代郡、朔州、榆山、并州、定州、西山丁零等),其余称为敕勒,或因其车轮高大而称之为高车,南朝人则统称之为丁零。原居于今贝加尔湖一带,后逐渐南迁,游牧于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而留在贝加尔湖东部游牧的,史称东部高车。随水草迁徙,衣皮食肉,马、牛、羊等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于野,终无妄取。尚处于“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的部落联盟阶段。3世纪中叶以后,随着鲜卑军事联盟的瓦解,有不少丁零部落南迁入塞,分布在黄河流域,4世纪末建立翟魏政权。5世纪中,北魏太武帝徙东部敕勒数10万人至漠南,其众“乘高车,逐水草,畜牧蕃息。岁致贡献,由是国家(指北魏)马及牛羊遂至于贱,毡皮委积”。并渐知农耕。此族能歌善舞,千古绝唱《敕勒歌》就是反映漠南阴山下敕勒川的景物。太和十一年(487),漠北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因不愿随柔然与北魏作战,率众10余万落,西迁至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一带)西北,建立高车国。盛时,势力所及东北至色楞格河,北达阿尔泰山,南服高昌、焉耆、鄯善,西邻悦般,东与北魏毗连。北周末至隋唐,敕勒之称渐为铁勒所代替,有九姓铁勒,即回纥、仆固、同罗、契㶸、浑、拔悉蜜、葛逻禄等,共13部或15部。游牧于东至独洛水(今土拉河),西至西海(今里海)广大地区。分属于东、西突厥。其中以今土拉河北的回纥和阿尔泰山西南的薛延陀最强,曾屡起兵反抗突厥的统治。唐贞观二年(628),夷男率金山(阿尔泰山)西南薛延陀等7万余落东迁漠北,组成铁勒大联盟。次年,夷男称可汗,建立薛延陀汗国。四年(630),与唐朝共灭东突厥汗国。二十年(646),遭唐击,铁勒诸部叛,薛延陀汗国灭亡。唐太宗亲往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县西南)招抚铁勒,铁勒诸部相继附唐。次年,在漠北铁勒地区置6府7州,后又在五原建燕然都护府统辖之。8世纪回纥崛起,天宝三年(744),骨力裴罗率众破后突厥,称汗,回纥汗国建立,铁勒诸部趋向回纥化。其辖地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最盛时,曾达中亚费尔干纳,属众多以游牧为生。至唐末,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分三支西迁,铁勒势衰,其名渐不见于史载。

猜你喜欢

  • 噶玛巴·得银协巴

    1383—1415明代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噶玛巴”《明史》译作“哈立麻”。本名却贝桑波。生于娘布地区的阿拉娘。古如仁清之子。4岁从师喀觉旺波学法。7岁在工布的孜拉岗出家。明建文三年(

  • 合迷里

    即“哈密”(1630页)。

  • 万景和

    清末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写经家、阿拉伯文书法家。天津人。回族。生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被中国穆斯林尊称为“万爸爸”。擅长阿拉伯文、波斯文书法,在“三一体”的基础上对“洋体”(阿拉伯国家的书法

  • 台登城

    古城镇。唐《蛮书·卷七·云南界内途程第一》:“台登城,……泸水从北来,至曲罗萦回三曲。每曲中间皆有磨些部落。”城为今冕宁县之泸沽镇。在盐源之东雅砻江“萦回三曲”内,唐时有磨些(纳西族先民)部落分布。

  • 席宝田

    见“咸同起义”(1617页)。

  • 图布升吉尔格勒

    1888—1949民国时期蒙古王公。字福亭。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人。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第31代孙,※特古斯阿勒坦呼雅格图多罗郡王长子。自幼在王府内读书,19岁已精通满、蒙文,能诵藏文本经

  • 高句骊县

    古县名。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置,为玄菟郡所领三县之一。自始元五年(公元前82)起为郡依郭县。西汉时县治故址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兴京老城附近,境内有辽山(今辽宁清原县东北三通背岭)、辽水(今

  • 夏不鲁罕丁

    1228—1370元代伊斯兰教经师。本名不鲁罕丁。查者例绵(今伊朗卡泽伦城)人。大商人。元皇庆年间(1312—1313),随贡使来泉州,住排铺衔,修回回教(即伊斯兰教),受邀主持清净礼拜寺,任“摄思廉

  • 哈斯木汗法典

    哈萨克汗国法典之一。16世纪前期哈斯木汗制定。16世纪初期,哈萨克汗国在※哈斯木汗统治时期(1511—1523年或1508—1518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根

  • 瞻对

    地名。藏语作雅龙。位于甘孜以南,理化以北,东界道孚,西接白玉。历属朵甘思招讨司管辖。明洪武年间(1368—1398),征沿边土司晋京,足千户者授安抚司,不足者为长官司。分上、中、下瞻对,置安抚司、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