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晋代匈奴十九种

晋代匈奴十九种

晋代对入塞匈奴的共称。自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又称䤈落尸逐鞮单于)于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率部附汉,匈奴5000余落(即户)入居朔方诸郡。随户口滋衍,匈奴遍布北朔。建安(196—220)中,分其众为左、右、南、北、中5部。晋太康(280—289)中,5部近3万落分居兹氏县、祁县、蒲子县、新兴县、大陵县。入居塞内者以部落划分,共19种。即:屠各、鲜支、寇头、乌谭、赤勒、捍蛭、黑狼、赤沙、郁鞞、萎莎、秃董、勃蔑、羌渠、贺赖、钟跋、大楼、雍屈、真树、力羯,各有部落,不相杂错。

猜你喜欢

  • 向瓌

    唐代武陵僚人起义首领。石门峒人。僚族。原为石门峒(今湖南石门)峒首。广明元年(880),在朗州雷满起义影响下,聚集族人数千,组织“朗北团”,操长刀柘弩攻州县,陷澧州(今湖南澧县),杀刺史吕自牧,自称刺

  • 秃忽鲁

    ?—约1328元朝大臣。又译秃鲁。蒙古克烈氏。湖广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次子。历任宗正府也可扎鲁花赤(大断事官)、中书右丞、司徒。武宗至大元年(1308),知枢密院事。二年,授中书左丞相。仁宗皇庆二年(

  • 石耶洞长官司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洪武八年(1375),改石耶洞府置,以宋代名将杨业后裔杨隆为长官。隶酉阳宣抚司(后为“酉阳宣慰司”)。清顺治十五年(1658),长官杨胜美帅众归附,仍授原职,颁给印信、号纸。后其孙

  • 右相

    官名。①中原王朝常设左、右相辅佐国王。《史记·齐太公世家》:“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 ②渤海王国置。名似来源于唐高宗龙朔元年(661)改中书省曰西台,更中书令曰右相。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

  • 骆将

    骆越人首领。参见“骆越”(1782页)。

  • 毕力克图

    1609—1681清初将领。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世居科尔沁。天聪(1627—1636)时隶蒙古正蓝旗,任豫亲王多铎护卫,随征朝鲜及明锦州,皆有功。顺治元年(1644),随多铎追击农民起义军,进潼关,

  • 客卜帖兀勒

    蒙古语音译,意为“宿卫”。为蒙古“怯薛”(禁卫军、护卫军)的组成部分,履行夜间警卫大汗斡耳朵(帐殿)之责。宋嘉泰四年(1204)成吉思汗征乃蛮部之前始建,以80人充任。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

  • 宗尧

    即“完颜宗辅”(1157页)。

  • 若干惠

    ?—547西魏将领。字惠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人。其先世与鲜卑拓跋氏俱起漠北,以部落名为氏,成为内入诸姓之一。冀州刺史树利周子。初随尔朱荣征伐,以战功拜中坚将军。后以别将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

  • 不落夫家

    壮、布依、侗、水、仫佬、毛难、黎、彝、苗、哈尼等族传统婚俗。亦名坐家。男女青年结婚时(再婚除外),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中迎接新娘,女方派新娘之姐妹、从姐妹、表姐妹等十至数十人为伴娘,举行婚礼后,在男方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