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服役婚

服役婚

亦称“服务婚”、“劳役婚”。男子替岳家服劳役以换取其女为妻的婚姻形式。始于母系氏族繁荣期。其时,对偶婚已演变为夫从妻居婚,妇女系农业生产主力和社会家庭的核心,男子在妻方须辛勤劳作,方能巩固其丈夫的地位,否则随时可能被驱逐。随着男子在农牧业中重要性的提高,妇女劳动价值的大大降低,男子在氏族和部落里逐渐取得支配地位后,而将女子娶回本氏族,并最终实行妻从夫居婚。中国古代曾盛行夫从妻居的服役婚。著名人物尧、舜之父,即为到妻方服役的赘婿。故尧“从母所居为姓”,舜母生舜于姚墟,“因姓姚氏”。少数民族中的乌桓、鲜卑、高句骊、室韦、西原蛮、女真等,男子婚前或婚后须为妻家服役半年至10余年之后,才能携妻儿离开岳家。20世纪40年代,我国有些民族仍程度不同地保留着服役婚残余。大体上有终生服役婚、限期服役婚(1—12年)、象征性服役婚(数天至数月)三类。前两类一般在婚前订有口头或书面契约。接受此类婚约的男子,多为家境贫穷者,被迫屈居女家,以劳役顶替娶妻的聘金。因而经济条件较好的男子,均不愿以此种方式娶妻。故永宁纳西族谓:“男子上门是去当俾子”(奴婢之意),东部蒙古族称之谓“雇佣女婿”。而象征性的服役婚,则系母系制的遗风。

猜你喜欢

  • 布勒瑚哩池

    见“白头山天池”(608页)。

  • 苫思丁

    元朝官员。字成之。回回人。仁宗延祐(1314—1320)年间为辽州(今山西昔阳西北)监郡,迁吏部侍郎,后历仕英宗、泰定帝、文宗三朝。至顺三年(1332),任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一带)总管。为官清廉俭约,

  • 南燕献武帝

    见“慕容德”(2440页)。

  • 岛夷志略

    书名。元汪大渊撰。二卷。至正(1341—1368)中,作者附贸易商船出海,历数十国,纪所闻见成此书。内容多亲历手记,对诸国山川险要,方域疆里、民情习尚和各类物产记述颇详。所记罗卫、罗斛、针路诸国,多为

  • 亭田

    壮、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内土地名称。流行于广西泗城州(军民府),今红水河两岸。原有土地为农村公社公有。北宋以后为岑氏土官所有。土官将一部分土地授与亭目世袭领有,谓之亭田。亭目将其中最好的一份土地留给自己

  • 陶新春

    1825—1867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又名陶正春、陶虎。贵州威宁骨董山(今属赫章县境)人。苗族。世代为彝族土目以机的农奴。父早逝,随母改嫁到巴拉寨熊家。有同母兄弟3人,先后被派到威宁和赫章服役

  • 额穆齐

    蒙古地区佛教大寺院授予的医学学位。地位比※ 孟阿棱巴高,须精通医学始能获得此学位。如隆寿寺活佛,其初即因精通医药而受封为额穆齐呼图克图。

  • 石峰堡起义

    见“田五起义”(563页)。

  • 清水河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黄河东岸,邻接山西省。明置东胜卫千户所。清乾隆元年(1736)置协理通判。六年(1741)隶山西归绥道。二十五年(1760),改理事厅。1912年改县。

  • 苗蛮图集

    书名。成于清代,绘者佚名。绘有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形貌,附习俗、服装等说明。涉及苗、侗、瑶、水、布依、彝、壮、仡佬、黎及台湾高山等族。共11种,内《苗蛮图册》82图;《黔苗图说》80图、《黔苗图说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