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柔然汗国

柔然汗国

南北朝时期北方国名。简称柔然。5世纪初柔然第七代首领※社仑所建。社仑继任柔然首领后,率众徙居弱洛水(今土拉河),创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1人,百人为幢,幢置帅1人;先登者赐以虏获,退懦者以石击首杀之,或临时捶挞”。又学中原法制,置战阵,统一柔然各部。先后兼并敕勒(高车)诸部和匈奴余众,建庭于敦煌、张掖之北。北魏天兴五年(402),自称可汗,在中国历史上首先将“可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建立庞大的奴隶制政权。疆域西至焉耆,东接朝鲜,北尽沙漠,南临北魏。永兴二年(410),社仑弟斛律可汗进一步向外扩展,北并※贺术也骨国,东破※譬历辰部。神䴥二年(429),遭北魏太武帝进击,汗庭被抄,敕勒诸部亦反戈相击,大檀可汗西走,部落四散,属众30余万投降北魏。和平五年(464),予成可汗开始用汉字建年号,称“永康”。六世纪初,统治集团为争夺汗位内讧。正光元年(520),可汗丑奴在内讧中被杀,其弟阿那瓌被族兄示发战败,投归北魏,被封为“蠕蠕王”。在北魏支持下,阿那瓌返回漠北亲政,重建柔然政权。孝昌元年(525),助北魏镇压破六韩拔陵起义,北魏准其“赞拜不言名,上书不称臣”。仿效中原官制,设侍中黄门等官。与南、北朝政权均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互结婚好。6世纪中叶,原役属于柔然的突厥兴起,反抗其统治。西魏元钦元年(552),被突厥击破,阿那瓌自杀。柔然王室部分逃至北齐,部分留在漠北。在漠北余众又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立铁伐为主,西部立阿那瓌叔邓叔子为主。北齐天保四年(553),北齐高洋立阿那瓌子庵罗辰为主,继领铁伐部众。五年,庵罗辰反北齐兵败北遁。六年(555),邓叔子被突厥木杆可汗攻破,率余众千余家投归西魏。在突厥的威逼下,邓叔子等3000余人被西魏太师宇文泰交付突厥使者,惨杀于长安青门外,中男以下悉配为奴,柔然汗国灭亡。汗国传18主,历154年(402—555)。国中以游牧为主,兼事狩猎,亦有冶铁、造车等手工业,突厥人为其铁工,后期也兼营农业。以牲畜、兽皮等与北魏等诸国交换农、工产品,与南朝及中亚亦有经济往来。初无文字,“以羊屎记兵数”,用刻木记事。后与南、北朝交往,学习中原文化和汉字,故至后期“颇有学者”。原无城郭,逐水草牧畜,以毡帐为居。6世纪初,始筑城郭,建※木末城(在今蒙古吐沁河之北)。信仰萨满教,后从北魏传入佛教。可汗妻称可贺敦,官号有国相、俟力发、吐豆发、俟利、吐豆登、俟斤、莫何等。汗国世系见“柔然”(1779页)。

猜你喜欢

  • 川卜簇千户所

    明代藏区卫所名。永乐元年(1403)五月置。隶河州(今甘肃临夏)卫。初以头目令真奔等为千、百户,给印、诰,赐冠带、织金文绮袭衣。五年(1407),其千户奉朝命同护教、赞善诸王及必里、陇答、朵甘三卫等复

  • 纳怀朗

    傣语音译,意为“百田级”。旧时云南西双版纳车里宣慰使根据下属官员社会地位高低和职务大小所划分的等级官田之一。详见“探朗召曼纳”(2039页)。

  • 巴锡

    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康熙初年,由赞礼郎授户部员外郎,迁监察御史。二十二年(1683),巡视两浙盐课,三十年(1691),授山西按察使。三十六年(1697),擢陕西巡抚。三十七年,升云贵总

  • 黄平县

    县名。民国三年(1914),改州置。今县地,唐为新兴县,属牂州,旧州地为韶明县,属充州。宋绍兴元年(1131),筑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置黄平府,别置上塘长官司,平溪上塘骆家等处长官司,葛浪

  • 杨允贤

    宋代云南大理国人。白族。《南诏野史》称之为大理国“叛臣”。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起兵反抗大理国王段思廉统治,被岳侯※高智升镇压。今人对其起事看法不一,或谓其起义,或言其叛乱。

  • 曲弥法会

    元初藏传佛教萨迦教派举办的重要佛事活动。至元十四年(1277)正月,萨迦教派第五祖八思巴(1235—1280)在藏地区(后藏)曲弥仁摩(今西藏日喀则县南部)升座讲法,举行盛大法会。参加法会之僧众除萨迦

  • 拉库起义

    1913—1916年四川凉山彝族人民的反奴隶主斗争。因起义的高潮在1914年,为彝历的虎年,彝语称“拉库”,故名。由于冕宁、越西等县广大彝族人民和奴隶不堪黑彝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加之黑彝奴隶主倮伍

  • 顶疾啰

    见“閤门司”(1727页)。

  • 阿史那咥运

    唐代西突厥贵族。※泥伏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之子。唐永徽二年(651),随父率众西征,据乙毗咄陆可汗旧地,建牙双河(今新疆雅马渡口)及千泉,受封为莫贺咄叶护,率军攻庭州(治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显

  • 阿勒根彦忠

    金大臣。又作阿勒根窊产。本名窊合山。女真族。阿勒根氏。好学,通吏事。天会十四年(1136),选充尚书兵部孔目官,历任尚书省令史、右司都事、大理丞、会宁少尹、同知会宁府事、尚书吏、礼部郎中。贞元二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