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乐城之战

永乐城之战

宋夏之间的一次重要战争。西夏惠宗与母梁氏不协,夏大安七年(1081)梁氏囚惠宗于兴州,自视国事,国内动乱。宋乘机出五路兵攻之,未成功。大安八年(1082)宋神宗派给事中徐禧到鄜延(今陕西富县、延安一带)督率宋军攻夏。禧不听种鄂之言,主张在边界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西),14日而成,赐名银川砦,威胁西夏。禧率众还米脂,以万人属副总管曲珍屯守。西夏梁太后令统军叶悖麻等集六监军司兵力30万屯泾原(今甘肃泾川北)北,出兵来争。徐禧回援。叶悖麻纵锐骑铁鹞军渡河。曲珍建议乘其半渡击之,禧不听。夏军渡河回,大军继进,宋军大败,多员大将战死。叶悖麻包围永乐,城中乏水,渴死者过半。夏兵破城,徐禧及很多大将被杀,士兵、役夫死亡20余万。叶悖麻进围米脂,耀兵三日而还。后夏主动提出议和,双方复通好。

猜你喜欢

  • 卑南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卑南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6千余,居住在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的海岸区域,包括台东市南王里,台东县卑南乡下槟榔、上槟榔、初鹿、美农等村;台东镇知本、

  • 骨嵬

    元代女真的一支。亦作嵬骨。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设部(一说为莫曳皆部)。居地在今库页岛。累侵袭归附蒙古汗国之※吉里迷人居地,元世祖于至元元年(1264)发兵征之,并为此设征东招讨司。后附元,《元史》至元二十

  • 瓦哈甫地

    旧时伊斯兰教宗教关系掩盖下的一种封建土地制度。又称“瓦甫地”。解放前主要流行于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农村。是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统治时期(1347或1348—1363)任意将土地赐予伊禅派麻札(墓地)、哈

  • 巴克图

    独龙语音译,意为“纹面”。解放前独龙族妇女的一种习俗。传说独龙族妇女很早就有纹面的习惯,一般年满12—13岁都必须纹面,认为纹面是一种美的象征,又是划分各个氏族、家族集团的标志,其次可以避邪。纹面时,

  • 色沁曲结

    参见“伊拉古克三”(811页)。

  • 亦里察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二月,与哥吉河等4卫同时设立,在亦里察河流域。《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正统后设之亦力察卫皆改作伊拉齐河卫。并说清代吉林城(今吉林市)西90里有伊拉齐河。

  • 塔拉斯

    见“怛逻斯”(1501页)。

  • 黄头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一作黄头部。《旧唐书》等只泛称诸部“并在柳城郡(治今辽宁朝阳市)之东北”数千里,该部位于※岭西室韦之东南,无详址,故所在无定论,约有6说:一说约以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为中心,散居

  • 张堡城

    西域古城名。见《新唐书·地理志》,庭州西有张堡城守捉。为唐朝军队戍守之地。《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彰八里,并云:至元十五年(1278),授朵鲁知金符,掌彰八里军站事。“八里”是突厥语,“城”之意。《元史

  • 溪州铜柱

    五代十国时楚王马希范同溪州刺史※彭士愁战罢讲和后所立纪其善后事宜之铜柱,亦为界标。铸于后晋天福五年(940)。天福四年秋,士愁引兵攻楚,兵败,遣子师暠率向、田、龚、朱、覃五姓首领纳溪、锦、奖三州印,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