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昌道

永昌道

古道名。西汉时称博南(今云南永平)道。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滇西哀牢王柳貌归附,汉明帝遣使臣率兵拓宽之。使北自四川南下的※灵关道和※五尺道于云南驿(今祥云境)汇合至叶榆(大理)后,再西越博南山,抵永昌(今保山),经腾越(今腾冲),过今之德宏傣、景颇等族地区出印缅,即永昌道,为西南丝路国内的最后一段。汉时修博南道流传的《渡澜津(澜沧江)歌》(一作《通博南歌》)为云南最古的民谣。

猜你喜欢

  • 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文

    碑铭。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三月二十一日立于北京国子监内。玄烨撰文,以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前半部为引言,后半部为四字韵文。载述康熙帝统兵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缘起、经过及作战思想。为研究康熙帝征噶尔丹及

  • 温迪痕氏

    金代女真姓氏之一。亦称温迪罕氏。参见“温迪痕部”(2283页)。

  • 涅巴会议

    参见“涅空”(1933页)。

  • 获里国

    见“划离部”(755页)。

  • 青石山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地在今甘肃岷县境。成化二年(1466),族人春班等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彩缎表里等物。自此,其族政教首领累遣人或自行入朝,贡马及方物,与明廷往来甚密。十二年(1476),派族人

  • 外八旗

    清代对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一种称法。与※内务府三旗、王公府属包衣五旗对称时用之。以内务府三旗等视为“内”,故称之为“外八旗”。嘉庆(1796—1820)时,内务府属南苑所设总尉1人、防御8人、骁骑校

  • 琼管安抚司

    宋代海南岛最高行政机构。熙宁六年(1073)于琼州地置,治所在琼山。除领原州之属县外,改儋州为昌化军、万州为万安军、崖州为珠崖军,并领县以隶琼管。宣和(1119—1125)中,改琼管为安抚都监。

  • 武泰

    北魏肃宗孝明帝元诩年号。528年,凡1年。

  • 金顶寺

    见“固勒扎庙”(1433页)。

  • 哈里杂特

    清末新疆少数民族官员。伊犁人。维吾尔族。咸丰四年(1854),担任伊犁阿奇木伯克、头等台吉。因私占官地、强迫属下农民代交粮赋,被革去所授散秩大臣及阿奇木伯克职衔,降授三等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