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

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老挝、柬埔赛、越南、孟加拉等国也有分布。使用人口约13亿左右。包括近200种语言。这个语系通常分为:(1)汉语;(2)壮侗语族;(3)苗瑶语族;(4)藏缅语族4部分。在中国境内,汉语通常分北方、吴、湘、客家、赣、粤、闽南、闽北8大方言。苗瑶语族通常分苗、瑶两个语支。壮侗语族通常分壮傣、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藏缅语族通常分藏、景颇、彝、羌、缅5个语支。语音特点是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声调有区别词汇意义的作用,有部分语言有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汉语、壮侗语、苗瑶语声调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藏缅语族语言声调的产生晚于其他3个语族。有复辅音,但分布不平衡,有不少语言已经消失。存在复辅音的语言里复辅音有二合的,也有三合的,不同支系语言复辅音结合的规律有一定差别。元音有长短、松紧、鼻化非鼻化、卷舌非卷舌等特点。长短元音以带韵尾的主要元音分长短为主要特征,也有单元音分长短的现象。松紧元音主要分布在藏缅语族部分语言里,其来源往往与塞音韵尾的消失和声母部分清浊消失有关。复元音有二合和三合的两类,二合的又分前响和后响两类。不同支系的语言复元音的构成和多少有很大差别。辅音韵尾一般有-p、-t、-k和-m、-n、-η,部分藏缅语中还有-r、-l、-s,少数语言还有复辅音韵尾。辅音的韵尾呈简化和脱落趋势,部分语言的韵尾已完全脱落,韵尾脱落的先后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同支系语言或方言韵尾脱落大体一致。音节结构最多有8个音素组成,最少是一个音素。语法特点是形态分布不平衡,多数语言语法意义主要靠虚词和词序,因此,划分词类的标准也是靠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和词的结合规则。藏缅语族语言中的形态相对来说比其他3个语族要丰富,有不少语言保留了复杂的粘着形态和屈折形态。动词的人称、数、时态、体、态、式、趋向等语法范畴均用形态表达。不同类型的形态手段从多到少有一个明显的历史演变过程。重叠是汉藏语系各语言共有的形态手段,其差别不是有无,而是多少。重叠的意义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意义是表示量的增加。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的特点之一,除藏缅语族量词发展不平衡外,其他3个语族量词都很丰富,作用较大。词汇特点是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体。藏缅语族中部分语言有丰富的带词头词尾的多音节词。复合词一般有并列、限制、支配、主谓等结构形式,其中以限制为最能产。有一定数量四音联绵词和象声词。非汉语的少数民族语言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汉语借词。

猜你喜欢

  • 贡噶仁青事件

    明代西藏地区噶举派与格鲁派间之斗争。嘉靖五年(1526),直贡噶举派本勒贡噶仁青率工布和雪卡地区之武装力量,强行抢占在直贡和墨竹地区属于甘丹寺之谿卡(庄园)。十六年(1537),又率众进攻甘丹寺,遭到

  • 老把都

    见“昆都力哈”(1410页)。

  • 故姑

    见“固姑冠”(1431页)。

  • 尼玛拉卫

    见“亦马剌卫”(873页)。

  • 额真

    清代官员。又作厄真、阿真、额巾。满语音译,“主”的意思。最初为奴仆对家主,臣民对君主的尊称。后演变为官号。清代八旗制度规定,旗的各级官长分别称牛录额真(佐领)、甲喇额真(参领)、梅勒额真(副都统)、固

  • 菩萨

    ?—6367隋代回纥第二代首领。药罗葛氏。※特健俟斤子。才勇有谋,嗜猎射,善战,临战对敌,必身先士卒,所向皆破,为众所畏服。早年与父不知,被逐。约于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被族人拥为首领。依仗其母乌

  • 全蒙盟旗沿革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包维翰著。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铅印,1册。全书分18部分;一卓索图盟7旗;二哲里木盟10旗;三昭乌达盟13旗;四锡林郭勒盟10旗;五乌兰察布盟6旗;六伊克昭盟7旗;七

  • 南广蛮

    宋代少数民族名。居叙州(今四川宜宾市)东南庆符县(今高县西北庆符镇)之西,与※董蛮、※石门蕃部合称叙州三路蛮。大观三年(1109),酋领罗永顺、杨光荣、李世恭等各以地内附,诏建滋、纯、祥3州,后皆废。

  • 永租地

    亦称永佃地。清末汉族农民为开垦或租种蒙民地,缴纳一定地租而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一般在契经约上注明“永远管业”字样。只准汉人退还,不许蒙民回赎。这种关系的形成,有的因蒙古业主负债于耕种者,无力偿还,将土地

  • 巴桑

    ?—1761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姓伊克明安。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献籍三百余户降。诏赐冠服佩饰。受命入觐,封辅国公,赏白金1500两。寻阿睦尔撒纳叛,拒从,与诸辉特台吉被置于塔密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