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速鲁蛮
见“木速蛮”(257页)。
见“木速蛮”(257页)。
古城名。又作屈真川、吐护真。“贺真”,吐谷浑语,意为“土河”。吐谷浑入居青海后,以其先祖所居之河名命名此城。故址在今青海西南茶卡盐池附近之柴集河(一说在惠渠)。南北朝时吐谷浑可汗夸吕据此。西魏恭帝三年
?—528北魏宗室。字儁兴。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中山王※元英之子。自员外郎迁羽林监、通直散骑常侍、冠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与从侄清河王元怿过往甚密。正光元年(520),怿被领军元叉
官名。宣帝神爵三年(前59)置。为汉驻西域最高地方长官。职责主要为保护屯田,兼护南北两道。官署称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策大雅附近)。直属中央政府,由汉廷委派骑都尉或谏大夫担任,秩比2千石
见“敦罗布旺布”(2270页)。
参见“回回屯田”(782页)。
古城名、县名。公元四世纪吐谷浑所筑城。故址在今青海省兴海县东南黄河西岸。隋大业四年(608),炀帝遣宇文述等攻取此地,吐谷浑南走雪山。次年置县,为河源郡治所,隋末地复入吐谷浑。唐贞观九年(635),太
见“伯颜”(1089页)。
于阗国王李圣天年号。912—940年,凡29年。
清代哈萨克大(乌拉)玉兹分支部落名。又译卫逊鄂拓克。18—19世纪主要分布于伊犁河流域等地。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附清朝。先民即汉代乌孙,为大玉兹的主体部落。据学者考证,今哈萨克语中的“比”(bi
见“蛮书”(2272页)。